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共60分)

  •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3难度:0.8
  • 2.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4.种群数量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图中乙)。结合如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5.研究人员将红隼的雏鸟转移到不同的巢中,形成雏鸟数量减少的巢(3~4只)、正常的巢(5~6只)和扩大的巢(7-8只)。统计冬季雌、雄亲本的存活比例,结果如图。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推论不合理的是(  )

    组卷:53引用:8难度:0.7
  • 6.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6引用:5难度:0.7
  • 7.下列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8.生活在潮间带的滨螺常以小型绿藻浒苔为食,如图表示该潮间带中的藻类物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9.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6
  • 10.海洋植物和高山植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沙漠地区植物种类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

    组卷:1引用:4难度:0.8
  • 11.某地山体滑坡,大片农田被毁,因障碍物无法清除,该地荒芜。一段时间后该地逐渐长出了一些植物,出现了一些昆虫和小动物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7
  • 12.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选项的有(  )

    组卷:3引用:2难度:0.8

二、非选择题(40分)

  • 35.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2017年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林海使北方沙漠的风沙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树木还可以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林冠表面叶片还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缓解雾霾对空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塞罕坝林场由荒原重现林海,这是群落的一种
     
    演替,在该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逐渐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2)塞罕坝林场建成后可以抵御风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缓解雾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建设者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应选择根系较发达、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较
     
    (填“大”或“小”)的植被。
    (3)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理环境有难度,保护环境更是全民共同的责任,在荒原变林海的恢复过程中,也经常有病虫害的发生,为了避免农药等杀虫剂造成的环境污染,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来降低虫害的发生率,从防治方法上讲,这属于
     
    防治,其原理是性引诱剂的使用改变了害虫种群的
     
    ,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除此之外,请你举出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好措施
     
    。(列举一项即可)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36.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
    ①土壤取样→②选择培养→③梯度稀释→④将样品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⑤挑选菌落。
    (1)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是因为它们能够合成
     
    酶。
    (2)该流程中步骤②中将含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接种到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在恒温摇床上培养24h,使细菌大量繁殖。该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的碳源。
    (3)若某同学测得0.1 mL稀释倍数为105的稀释液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平均值)为51个,则每毫升样品中有
     
    个纤维素分解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组卷:1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