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交大附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78引用:10难度:0.7 -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组卷:20引用:1难度:0.7 -
3.反应A+3B═4C+2D,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平均反应速率v(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组卷:81引用:10难度:0.9 -
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研究了法匹拉韦、利巴韦林、氯硝柳胺等药物的疗效,三种药物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7 -
5.最近《科学》杂志评出“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2难度:0.7 -
6.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6引用:12难度:0.8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8分)
-
19.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0.1mol/L KI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ol/L 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2 取新制的0.1mol/L 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2)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mol/L KI溶液成分与新制0.1mol/L KI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取新制0.1mol/L 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如表。时间 5分钟 1天 3天 10天 pH 7.2 7.4 7.8 8.7
ⅰ.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ol/L 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4 重复实验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立即变蓝
信息: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则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称为歧化反应。
实验5:用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表。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②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组卷:36引用:1难度:0.6 -
20.某实验小组对KSCN的性质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
试管中试剂 实验 滴加试剂 现象
2mL 0.1mol/L
KSCN溶液Ⅰ ⅰ.先加1mL 0.1mol/L FeSO4溶液
ⅱ.再加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ⅰ.无明显现象
ⅱ.先变红,后褪色Ⅱ ⅲ.先加1mL 0.05mol/L Fe2(SO4)3溶液
ⅳ.再滴加0.5mL 0.5mol/L FeSO4溶液ⅲ.溶液变红
ⅳ.红色明显变浅
(2)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Ⅰ溶液变红的原因
②针对实验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小组同学认为是SCN-被酸性KMnO4氧化为,并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证实了猜想是成立的。其中Ⅹ溶液是SO2-4的操作及现象是SO2-4
(3)针对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的现象,实验小组进行探究。
甲同学查资料得知:当加入强电解质后,增大了离子问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牵制作用增强,即“盐效应”。“盐效应使Fe3++SCN-⇌[Fe(SCN)]2+平衡体系中的Fe3+跟SCN-结合成[Fe(SCN)]2+的机会减少,溶液红色变浅。
乙同学认为SCN可以与Fe反应生成无色络合离子,进一步使Fe3++SCN-⇌[Fe(SCN)]2+平衡左移,红色明显变浅,而Mg2+与SCN-难络合,于是乙设计了如下实验:
由此推测,实验Ⅱ“红色明显变浅”的原因是
(4)工业上测定钛铁合金中钛含量的其中一步反应原理是:以KSCN为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2(SO4)3+2NH4Fe(SO4)2═2Ti(SO4)2+(NH4)2SO4+2FeSO4,则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组卷:50引用:3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