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考语文第六次质检试卷

发布:2024/12/18 3: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谓“典”,就是典范、典籍、典则。在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在宪法之下的基础性法律。
          自罗马法起,法律可以分为公法与私法两大类,它们分别确认公权与私权。法治的基本要义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一般认为,保障私权是由民法典等民事法律实现的,而规范公权是由公法承担的。但实际上,民法典在确认和保护公民各项民事权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的作用。这是因为,对民事权利的确定和保护本身就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这就意味着,在立法层面,不只是私法,涉及行政权、司法权运用的公法,也不能与民法典的规定相冲突,不能减损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权利。
          现代社会民事关系纷繁复杂,不仅需要民法典调整,还需要大量的民商事单行法进行调整。我国历来实行民商合一体制。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民商事法律,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它们并没有入典,它们与民法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在所有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私法规范中,民法典因其内容的完备性、体系的完整性、调整范围的宽泛性、价值的指导性等特点而居于基础性地位。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民法典的颁布,使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
          民法典可以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行政执法要尊重民法典规定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民法典对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资讯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统一裁判依据。三是提升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能力。民法典颁布后,如果执法和司法人员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民法典的规则,就可以基本把握处理和裁判民事纠纷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处理民事纠纷。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摘编自王利明《<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材料二: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不再保留。她C位出道,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14亿人为她郑重庆生。
          我们每天都在与民法打交道,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民法典给所有的“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美妙体验。
    体验一:为人权保护加成
          这是世界法治史上,首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先河。不是仅仅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利“整理收纳”,而是要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让“人”成为法律的终极关怀。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避免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
          体验二:为家庭和睦聚力
          法律更周全,吾乡是心安。民法典迎难而上,用更完善的规则守护爱的港湾。家有所安,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更好维护家庭关系稳定。遗有所果,遗嘱形式和效力更加多样,新增加打印、录像等遗嘱形式,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即可,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给予行动不便的立遗嘱人更多选择,让财产处分更真实、更便捷。
          体验三:为社会治理赋能
          最基础的法律,关注最揪心的细节,民法典对于人民需求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新增内容中不少是针对舆论热议的立法回答,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显。“头顶上安全”将有法可依,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格式条款制度细化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厘清物业与业主关系,增加规定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小区电梯广告的收益由业主共享,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物业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民法典的通过,就是把“时代之变”刻印在法典上,刻印在了国人的心上。
          社会、经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前进,它也终于赶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破茧而出,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她将用前所未有对正义的追求,为我们撑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点,这是时代的呼唤!昨天的奇迹不过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惊叹都会成为理所当然,我们相信,这座里程碑最终也将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蓝图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的预告!
    民法典,我们欢迎你的到来!
    (摘编自长安剑《<民法典>出台,中国步入“法典”时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法与私法是起源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公法涉及行政权、司法权等的运用,私法保障各种民事权利,二者的行使是法治的重要任务。
    B.公法与私法各有所司,但实际上,对民事权利的确定和保护本身就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定了边界,这说明公法不能凌驾于私法之上。
    C.现代社会民事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大量民商事单行法调整的必要性,虽然颁布了民法典,一些民商事单行法律也不会因此而被废止。
    D.民法典是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它解决了中国法治支点空缺的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并运用民法典的规则,就能够真正实施好这部法典,并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民法典在调整民事主体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中,相较其他私法规范,更为系统、完整,但其法律内容的制定也要受到宪法的约束。
    C.规范涉及科学伦理的医学和科研活动,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以及禁止民间借贷,都是民法典良法善治的体现和法治效能的彰显。
    D.中国民法典将散落的人格权利归纳整合,从而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这在世界法治史上具有开创之功,也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
    (3)根据材料,下列案例中,不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审案依据的一项是
     

    A.小李是某学院学生,同学们喜欢用小李的许多照片做表情包,某天小李发现,自己的表情包和就读学院的信息,都被大家放到了网上。
    B.年近七旬的庾大爷在小区散步,某业主家小孩从18楼房屋阳台抛下一瓶矿泉水,水瓶掉落到庾大爷身旁,庾大爷受惊摔倒,造成骨折。
    C.王阿婆去世前曾私下打印遗嘱交给女儿,想让她继承较多的遗产,但是儿子以打印遗嘱时缺少见证人为由,起诉这份打印遗嘱无效。
    D.张三、李四是同班同学,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沉迷赌博,输掉零用钱后两人偷走市政下水井盖,拿去卖废铁,后来被人当场抓获。
    (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5)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民法典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阴下的默想      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阴下。六月的黄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在我们眼前,在苍翠的山岩和一片有灰瓦屋顶的屋舍之间,流着浩浩荡荡东去的扬子江。
          我们就坐在茶座间。一颗枝叶四出的巨大的常绿树荫蔽着。这种有椭圆形叶子的乔木在我们家乡名黄桷树,常生长在岩边岭上,给行路人休憩时以清凉。当我留滞在沙漠似的北方我是多么想念它啊,我以不知道它在植物学上的名字深为遗憾,直到在一本地理书上读到描写我们家乡的文字,在土壤肥沃之后接上一句榕阴四垂,才猜想它一定是那生长在热带的榕树的变种。
          现在我就坐在它的树阴下。
          而且身边是我常常想念的别了四五年的朋友。
          我将怎样称呼我这位朋友呢?我曾在诗中说他常有温和的沉默。有人称他为一个高洁的人。高洁是一个寒冷的形容词,然而他,就对于我而言,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生活的朋友。他使我由褊急、孤傲和对于人类的不信任变得比较宽大,比较有同情心。
          这次我回到乡下的家里去过完了十三天假日,又到县城里来冒着暑热,等着船。又等了三天的船。正当我十分厌烦的时候,他坐着帆船从他那闭塞的不通邮讯的乡下到县城里来了。
          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随后是片刻沉默。就在这片刻沉默里,许多记忆,许多感想在我心里浮了起来。
          北方的冬天。已经飘飞过雪了。心中有一种奇异的悒郁渴望。那每当我在一个环境里住得稍稍熟习后便欲有新的迁移的渴望,又不可抵御地折磨着我。我写信给我的同乡,说想搬到他们所住的那个会馆里去。
          搬到会馆后我的屋子里没有生炉火,冷得像冰窖。每天餐桌上是一大盆粗菜豆腐,一碗咸菜和一锅米饭。然而我感到一种新鲜的欢欣。
          因为我们过着一种和谐的生活。而我那常有温和的沉默的朋友那时候更常有着温和的微笑。在积雪的日子,我往往独自跑出去享受寂寞,回来便坐着写诗。那是一些很幼稚的歌唱,但全靠那位朋友读后的意见和暗示我才自己明白。所以他又是第一个影响到我的写作的朋友。他使我的写作由浮夸、庸俗和浅薄可笑的感伤变成比较亲切,比较有希望。他自己是不常写作的。但有一次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册手抄本给我看,上面写满了用小诗形式记下来的诗的语言,像一些透明的露珠那样使我不能忘记。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
    “寂寞的秋猫儿,绕着我的脚前脚后”。
    “吹去爬到我书上的虫儿,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
          我常以我那位朋友的屋子为我的烦忧的托庇所,因为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平静、友谊和莫逆于心的谈话。有时我们一同缓步在那些曲折的多尘的小胡同里,或者在那开着马缨花的长街上。
          不久他就离开了那个古城,回到混乱的文化落后的家乡去寻找职业。没有发现适宜的工作却发现了肺病。他吐血了。这个悲哀的消息给我带来惊讶,忧虑,我想起了他瘦弱的身体,困难的家庭状况和家乡的那种折磨人的社会环境。
          全靠他自己,他和那可怕的疾病斗争了四五年还是坚强地活着。在这中间他还断续地以劳力去换取一种极简单的生活。
          在一封信里他写着:“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那些人是什么人呢?不待推测,我就想到那是充满各地的闭着眼向社会的上层爬的人们。后来他又寄一些新的小诗给我,当我读到其中的这样一首:
    “我愿是一个拣水雀儿,在秋天的田坎上啄雨后的露珠。”
          我起了许多感触。我联想到一位古代的愤世者的话:“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
          现在我们见面了。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
          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很年轻的人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仍然不关心我的归宿将在何处,仍然不依恋我的乡土。未必有什么新大陆在遥遥地期待我,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
          对于明天我又将离开的乡土,这有着我的家,我的朋友和我的童年的乡土,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我责问着自己。我不自禁地想起一片可哀的景象:干旱的土地;焦枯得象被火烧过的稻禾;默默地弯着腰,流着汗,在田野里劳作的农夫农妇。
          这在地理书上被称为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地统治,无声地倾向灭亡。
          或许这就是驱使我甘愿在外面流离的原因吧。
          是啊,在树阴下,在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东去的扬子江的时候,我幻想它是渴望地愤怒地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
          1937年6月11日下午,山东莱阳。(1)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树”,指的是“我”家乡的黄桷树,开篇写“我”遗憾不知道它植物学上的名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中不着重展现朋友的衣着打扮、外貌体态,而是特意展示了他的精神世界,既表现出我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又写出他对“我”生活和写作的影响。
    C.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对往日的回想,呼应了标题“树阴下的默想”,单纯、充满憧憬的会馆生活与冰冷、令人绝望的当下现实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D.文末作者的思绪飞扬,由朋友想到田间农夫农妇,由故乡而至“山之国”,最后幻想扬子江愤怒地流向自由王国,预示“我”人生今后的走向。
    (2)文中多处引用“我”朋友的小诗,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的秋猫儿,绕着我的脚前脚后”营造出恬淡、静谧的意境,使文字显得婉转深沉,也透露出朋友性格中的敏感、沉默。
    B.“吹去爬到我书上的虫儿,使它做一个跳岩的梦”通过朋友对微小的生命的关注,体现出他性情的温柔,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突出了朋友高洁的品质,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D.“我愿是一个拣水雀儿,在秋天的田坎上啄雨后的露珠”旨在写出朋友历经坎坷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发“我”的共鸣。
    (3)文中“我”责问自己“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分析。
    (4)本文在叙事散文中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①  ,如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而清明节虽然不像其他传统节日有统一的饮食品种,但各地自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从而使清明节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
          在我国江南一带,则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安徽、江西等省份大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团”相似,②   。其一,“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青团”则是以豆沙甜口馅为主。其二,“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多用艾草。重庆和四川的部分地区则有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可以用于上坟祭祖,更可以在出游踏青时自己食用。
          而今,随着清明节纪念活动的丰富和娱乐活动的多样,自然也会有文学爱好者留下描绘这些风俗的佳联名句。如“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遗存长者风”等,记述了对家族先人的追念;“每思祖国金汤固,③  ”等,表达对为国牺牲的先烈的缅怀……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精神有不同的体现,无数仁人志士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特区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邀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会,发表以“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7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