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选修1《2.3 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成反应》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1/3 4:30:2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10难度:0.7 -
2.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组卷:85引用:35难度:0.6 -
3.如图为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示意图,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5引用:21难度:0.7 -
4.味觉是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感觉。研究表明,在拔除牙齿等手术引起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咀嚼等重复性温和运动可以逐渐增强受刺激组织的敏感性,使人的味觉得到改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8难度:0.7 -
5.下列有关脑和脊髓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6.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31引用:5难度:0.7
二、填空题
-
17.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图甲)。
(1)味细胞上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
(3)据图甲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是: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
(4)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Sy17基因与图示两种方式有关,科学家检测了野生型(WT)和Sy17基因敲除(Sy17-KO)的细胞两种神经递质(CA和ATP)的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1可知同一种递质不同释放方式的释效量是组卷:23引用:6难度:0.6 -
18.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
(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
(5)假如图6中的Y来自图7中的A,图6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组卷:13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