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很大差异,但它们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思想方法可相互借鉴。借鉴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文学研究。
    《金瓶梅》是改编还是独创,争论持续二十年,都使用传统逻辑排中律:要么改编,要么独创,两者必居其一。双方拥有的论据都较扎实,为何结论却截然对立?“改编”与“独创”是一对内涵清晰而外延无明确边界的模糊概念,此处运用排中律必然导致争论相持且无结果。明清通俗小说创作经历了由改编转向独创的历程,其间改编成分逐渐减弱,独创成分相应增多。万历中期以前,创作中改编成分占据优势,其作品一般归为改编,入清后创作在整体上步入独创阶段。从万历末到明亡这几十年是创作从改编走向独创的重要过渡阶段,一些作品的改编与独创成分占比相当,无法将其绝对归类,《金瓶梅》正问世于此时。
          模糊和精确这对概念的重要区别,是其外延模糊。模糊数学就是为解决这类问题而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对含有相互对立的两种成分,不能用排中律作绝对的是或否的判断,而要引入隶属度概念,具体分析并存于一体的相互对立的成分各含多少,在发展过程中又如何变化。以隶属度思想考察从“改编”逐步过渡到“独创”的历程,就不会为非此即彼而争论不休。辨析文学研究中使用的概念,大部分都是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如真实与虚构、典雅与通俗、轻靡与朴厚、远奥与浅显等,若开始以模糊数学思想作处理,便不会出现固执于排中律的无谓争论。
          数学家提出的突变论是研究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指出突变与渐变都是事物实现质变的方式,该思想有助于文学语言领域一些现象的解释。如,初唐和盛唐国力强盛,诗歌创作充满乐观情绪;安史之乱后,诗歌创作中乐观情绪难以再现,呈现的基本上是反映人民苦难的现实主义精神,安史之乱就是突变的节点。但也有不少变化中找不到突变点的情况。如五言诗取代四言诗历时六百余年,四言诗创作逐渐减少,五言诗创作相应递增,量变贯穿始终,却未见突变点。若拘泥于必须渐进过程中断与飞跃方能完成质变之说,此文学现象就无从解释。
          古体诗演变到近体诗的历程也如此。为增加艺术形式美感,南朝齐梁时诗人萌生运用声律的意识,“四声八病”或“永明体”就是这方面尝试的总结,而如何才能产生最好效果,则需要在创作中逐渐摸索,直到盛唐格律诗创作才定型并成为诗坛主流。几百年漫长历程中并没有渐进过程中断与飞跃的突变点,这也是以量变积累完成质变的例证。由此可见,文学语言领域的质变有渐变与突变两种形态。借用突变论理论表述:如果质变经历的中间过渡状态不稳定,它就是一个飞跃过程;如果中间状态稳定,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不少数学分支学科的思想方法都有助于文学研究,如在大量无规则运动中发现规律的概率论,可以发现并用数字刻画作家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写作特征,这就为作者考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摘编自陈大康《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2022年3月《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通俗小说创作经历了由改编转向独创的漫长历程,万历中期以前,其作品归为改编。
    B.当不能用排中律作绝对的是或否的判断时,运用模糊数学解决这类问题就是唯一的办法。
    C.初唐和盛唐的诗歌充满乐观情绪,安史之乱之后的诗歌基本上反映人民历经苦难的现实。
    D.渐变与突变是文学语言领域实现质变的两种形态,五言诗取代四言诗是语言突变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阐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可相互借鉴,再简明扼要提出本文观点。
    B.从对《金瓶梅》是改编还是独创持久争论的文学现象入手,旨在引出突变论这一概念。
    C.文章阐述了模糊数学、突变论、概率论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在文学研究运用方面的重要性。
    D.文章用突变论中的渐变思想方法解析了五言诗取代四言诗、古体诗演变到近体诗的历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是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其思想方法可相互借鉴。
    B.《金瓶梅》问世于万历末到明亡期间,因其改编和独创的成分占比相当而无法绝对归类。
    C.如果用排中律来论证《西游记》归属于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作品,就会陷入无谓争论。
    D.在辨析文学研究中的真实与虚构这对概念时,只要引入隶属度概念,其外延就会非常清晰。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几代人接续奋斗,从百年前饱受欺凌屈辱到实现了全面小康。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小康目标不断实现,小康梦想成为现实。
          中国的全面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总之,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

    (节选自中宣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光明日报》2021年8月)材料二:
          推动产业小镇发展,能够同时对城市和乡村产生带动作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将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增强小镇的经济辐射力和产业吸引力,实现城镇深化发展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是全国最密集的家电产业聚集区,在产业链带动及配套能力上,形成了一整条品类齐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极大部分家电配件的采购供应半径都设立在50公里范围内。该镇以主导产业为圆心,以配套产业为半径,不同产业链条在产业小镇内部形成替代互补和梯次配备,有助于激发不同产业间的联动效应,构建了品种丰富、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小镇产业的价值链,打造了良性产业生态圈。
          如今,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趋势加快,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新城“机器人小镇”,主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鼓励发展服务机器人。它跟上时代步伐,用技术迭代升级来释放效率红利,学画产业跃迁新图景。从关键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研发孵化到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展览体验、工程服务等,形成了转型升级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摘编自《产业小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2年3月)材料三:
          农地、劳动力与农耕传统是典型农区真正的资源禀赋,据此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其深加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但要使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对传统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现代化改造最核心的是技术引进与技术保障。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食用菌产业的成功,在于在农民自发形成的单品种专业化大规模连片种植基础上,由政府组织建立院士工作站,邀请行业顶尖专家领衔,引进行业前沿技术,形成高度开放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平台,向广大种植养殖户输出技术,进而培训培育技术人才。此举在保证高产、优质与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反过来又推动种养规模扩张、加工链条延伸、市场深化与效益提升,实现了乡村产业体系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宜典型乡村农区产业振兴的道路。
          依靠“院士经济”,给我们重要启示:大学与科研院所等机构有着大量技术人才储备,应该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将这部分技术力量最大限度释放出来。要激励吸引他们走进农村,把专业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深度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并获取合理报酬,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招》《经济日报》2022年3月)(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几代人从饱受欺凌屈辱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了全方位的小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B.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处于赤贫,人均收入偏低,预期寿命只有35年,十五岁及以上人口大多数是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极低。
    C.从1980年到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近十年,婴儿生命保障大幅度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原来的2.22%增加了54.4%,占比超过半数。
    D.从1978年到2020年,四十二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80多倍,虽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居民总收入持续增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增强小镇的经济辐射力和产业吸引力,可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而可以带动、畅通城市乡村之间的经济循环,实现城镇乡村的全面振兴。
    B.北滘镇以主导产业为圆心,以配套产业为半径,激发不同产业间的联动效应,有助于不同产业链条在产业小镇内部形成替代互补和梯次配备。
    C.依托典型农区的农地、劳动力与农耕传统这些真正的资源禀赋,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其深加工,就可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D.释放大学与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技术力量,让人才走进农村,把专业工作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3)请分别概括说明北滘镇、桥南新城、泌阳县的产业振兴成功经验。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逆行
    张福献
          王三喜点燃了一根烟卷,他吸了一口,缓缓地吐出了一个烟圈,烟圈在习习的风中飘散了,他望着慢慢变成灰烬的香烟出神。今天是清明节,他正站在父亲的墓前。
          田野里腾起了一根根白色的烟柱,浓浓的烟雾很快地随风飘散;麦田里,几只受惊的麻雀振翅急飞,它们掠过天空,飞落在远处的高压线上;旁边的墓地里,传来了女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王三喜的眼泪夺眶而出。
    “爹,我对不起你。”王三喜哽咽地说。
          爹有肺气肿的老毛病,那几天,他的病症严重起来。他呼吸困难,全身浮肿,妹妹四喜把爹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可是,爹的身体还是如同一颗熟透的瓜果那样落了蒂。爹清醒了片刻,他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不要给三喜打电话,他太忙,别耽误他工作。”四喜以为爹好了,医生却说他是回光返照。就这样,一爹去世在医院里。那天,刚好是他73岁的生日。
          王三喜在爹的坟前跪了下来,他恭恭敬敬地给爹点燃了一炷香,又给爹磕了个头,他望着跳跃的火苗,陷入了回忆之中。
          爹是个军人,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爹是一名排长,他和营长几个人固守在猫耳洞中,粮食就要吃完了,营长也负了伤,可他们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来。必须马上搞到粮食,要不然大家都得完蛋!
          作为侦查排长的爹主动请缨,他要去外面寻找食物和给养,营长把自己的手枪送给了他,还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不到迫不得已,千万别开枪惊动敌人;同志们的希望,都在你一个人乡上,你一定要完成任务,平安回来;你爹娘和老婆孩子都在家里等着你回去呢。”爹点了点头,爬出了猫耳洞。
          趁着天黑,爹悄悄地摸到了敌人的哨所旁。白天,他和营长观察了敌情,敌人的哨所里有粮食。他伏下身子,在夜色中一动不动,蚊虫咬啮着他的肢体,但他顾不得了,必须等到夜深人静,敌人困乏时,干掉值班的哨兵,他才有胜算完成任务。哨所里有一袋大米,足够他们几个坚持到增援部队的到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从身边爬过,夜色渐深,两个越南鬼子有些乏了,他们在说着什么,那个高个子要出去小解。爹知道,机会来啦,他摸了上去。
          他悄悄地靠了上去,用手臂扼住那鬼子的脖子,一匕首结果了他的性命。外面的动静惊动了另一个鬼子,他提着枪出了哨所,爹悄悄地摸到他的身后,用缴获的步枪枪托猛击了一下他的头部,“噗”地一声闷响,另一名鬼子也倒在了地上。爹背着一袋大米和几盒沙丁鱼罐头,弯着腰,悄悄地摸回了猫耳洞。
          在那场战役中,爹立了大功。战争结束后,爹放弃了在大城市生活的优越条件,回了家乡。他说,他要回来建设家乡,然后,他就在县城里教了一辈子书。
          大喜哥从省医学院毕业后,就在县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主任,他是一位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专家。20年前,一场“非典”疫情爆发了,大喜主动请缨,担任了县防疫工作组的副指挥长,负责县城一带查封路段的工作。他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治身亡,享年29岁。
    “我为儿子骄傲自豪。”爹老泪纵横。
          送走大哥后,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原来身材高高大大的他,一下子变得弯腰驼背起来,鬓角的头发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就在那一年,三喜考上了大学,他要向被追认为烈士的大哥学习,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医学院。五年后,二喜哥也去世了。他的学校里发生了火灾,火情严峻,三名学生被困在了火场,他顶着湿湿的棉被冲进了火场,救出了三名学生,自己却被一根燃烧的房梁击中了头部。二喜哥当场牺牲了,和大哥一样,也是在29岁那年。
          这次,爹没有流泪,但他成夜成夜地不能入睡。他患上了失眠的毛病,睡不着觉的他学会了抽烟,后来,失眠的毛病治好了,他却染上了烟瘾。多年抽烟的习惯,使他的肺部严重受损。
    “爹,我对不住您!”王三喜在爹的墓前放声痛哭。爹病重时,他没有陪伴在爹的病榻前,如果他在爹的身边,也许爹走得不会那么快,那么早……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觉得愧对父亲。
          爹病危前,王三喜离开了家,做了一名“逆行者”。那时,武汉疫情爆发了,他说,他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他撇下家中的一切,义无反顾地去了武汉……没想到,回来后,他却再也见不到他的父亲了。
          爹的墓地上,又响起了他哀凄的哭声……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田野的惨淡、清冷,“女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又增添了小说悲伤、凄凉的气氛。
    B.大喜因抗击“非典”殉职,享年29岁;二喜为救三名学生而牺牲,也是29岁。这种巧合的处理,强化了小说的悲壮性。
    C.“成夜成夜地不能入睡”,以致“患上了失眠的毛病”,后又“染上了烟瘾”,这是导致爹死亡的根本原因。
    D.小说以“逆行”为题,讲述了一家父子四人为大义而奋不顾身的故事,传达出忠孝不能两全的主题,感人至深。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相交织的叙事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请以小说中的爹、大喜和三喜为例,谈谈我们应弘扬哪些英雄精神?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中国茶道的精神特点主要指“怡”“清”“和”“真”四个方面。怡是指①
     
    ,指的是情感和精神方面的修养;清是指清正清寂,讲求的是身体和心灵上的清净;和指以和为贵,是儒家中庸之道思想的反映,以茶交友,以茶待客;真指真诚守信,是道家②
     
    的体现,意为达到朴素人性与茶之本性的契合。“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以及日本。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禅有禅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一句话,品贪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决于③
     

          中国人为什么爱喝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大多数中国茶人认为,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谋的生活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选茶、选水、选器、选环境,然后烹茶,再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饮茶方式,以增进友谊、修养身心、互学礼法。达到品茶能静心、静神、静思、静欲的哲学空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筛选第三段的主要信息,给“茶道”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准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笞怒废(废弃)于家,则竖子(孩子)之过立显;刑罚不中(公平),则民无所措手足。”
    ——《颜氏家训》“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毛泽东写给儿子毛岸英的信“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革命烈士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教箴言,或阐释家庭教育的意义,或传达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承载着祖辈对后辈的希望与嘱托。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