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一中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 9:30:2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人常以“俯仰”二字对举,以形容人生,所谓“俯仰一世”;或者表示短暂的瞬间,所谓“俯仰之间”。其实无论是漫长的人生,还是短暂的瞬间,“俯仰”实际上都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空间意识,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人生美学和艺术美学意味。
所谓“俯仰”,并不局限于“俯”和“仰”,其本质是指一种变动地、徘徊地透视事物、观察自然、体验人生、感悟宇宙的行为,绝不局限于一点,绝不偏执于一端。这种宇宙空间意识,被谢灵运和宗炳引入山水诗和山水画,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诗、画审美理念。中国山水诗经常以远、近、高、下等方位对举代替“俯仰”来描写对象,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都是一远一近的景象,也就是俯仰游目的视线。中国山水画讲究以大观小,居高见低,所谓“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中国文论强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就是中国人看山水、看世界、看人生的视角与态度,或居高临下,鳞次栉比;或极目远眺,苍茫悠远;上仰下俯,左顾右盼,周而复始,流连忘返。
中国人眼中所看到的是一个流动的、整体的世界,而西方人特别注重事物的局部。西方的风景画,只是对象的一个局部,像照相机一样,是从四个固定的角度看到的世界,就是所谓焦点透视。从实证的角度、“科学”的角度说,他们认为这种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而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是用流动的视线,或者说散点透视,表现了对象的整体,从艺术的、哲学的角度说,中国的山水诗、画,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整个世界浑然一体,中国的山水诗、画所形成的关于对象的图景,才是真正的宇宙困景。就连中国古时成篇的文字,也是不带任何标点符号,具有统摄性和综合性。这些与西方人的透视法所形成的焦点空间、注重局部的空间意识和审美理念大异其趣。
正因为如此,中国山水画多有以宏大空间命名者,如《千里江山图》等,这是中国艺术试图以有限表达无限的集中体现。而西方的风景画则与此截然相反,多有标明时间、地点,甚至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画于某地。而中国诗文中也常常呈现出一种向上和超越的意向,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仰观绝顶上,犹有白云还”。因此,中国山水诗、画、文中所呈现的空间,是一种带有音乐韵律的递次推出的宇宙空间,在美学家宗白华看来,这“正是宗炳所说的‘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的境界。”
(摘编自黄发玉《“俯仰之间”的美学意蕴》)材料二:
中国画家打破在视点、时间、光线和地理位置上的约束而自由驰骋在万里江山之中,产生了《重山叠翠图》等无数伟大的东方艺术品。中国画可以有长数丈的手卷形式,也可以有高丈余的长屏条形式;可以把春、夏、秋、冬归之于一壁,也可以形成中国特有的中堂和通景分幅的特殊形式。中国画画山不画云,把空白变成无际的云海;画岸不画水,把空白变成广阔的江湖;画鱼不画水,空白就是鱼儿嬉游的水域;画鸟不画天,空白就是鸟儿翱翔的地方。人物画的室外天地,室内素壁都可以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通过实景和虚景的联想,通过画面内和画幅外的联想,创造出主观意识上的空间感觉。
(摘编自傅抱石《论中国画的特点》)材料三:
我们常看到中国画,寥寥数笔,而境大意深。区别每个民族的艺术,除了内容以外,最重要的在于表现方法。中国画表现形式比较简单而内在东西很丰富。中国画描绘的景物,不受光线投影的限制,不求自然主义的色彩涂抹,它可以“得其精而忘其粗,取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取舍,大胆强调,大胆处理。像中国戏剧一样,舞台上没有树、石、车、马,聚光灯还直射台面,几个演员却可以表演夜战武打。齐白石画鱼虾,有时连水纹线也不画,人们却感觉到鱼虾在清澈的水草中游荡。中国画常常是“由小见大”“以少胜多”,画面的描绘处理,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每一点空白都是充满内容的空间。以有限的东西,表现不受这有限东西所限制的形象。
(摘编自姚治华《略论中国画的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山水诗中以远近高低等方位的变化来描写对象,山水画中讲究以大观小、居高见底等,都体现了“俯仰”意识。
B.中国的山水诗、画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来表现对象的整体,这比西方的焦点透视更符合审美的理念。
C.所谓焦点透视,就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世界,看到的是事物的局部,这是西方风景画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D.中国山水诗画文都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人生美学和艺术美学意味,它们呈现出来的空间,是一种宇宙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诗、画审美理念的形成得益于谢灵运和宗炳,是他们将“俯仰”的宇宙空间意识引入山水诗和山水画。
B.“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体现出一种向上和超越的意向,呈现的空间是带有音乐韵律的递次推出的宇宙空间。
C.欣赏中国的山水画要善于联想,要通过画面上有限的内容,想象画外无限的世界,因而只需要关注画面上的内容。
D.通过内容和表现方法可以区别不同民族的艺术,中国画表现形式简单,内容丰富,寥寥几笔就能表现深远的意境。
(3)下列作品中,不能作为“中国山水画多有以宏大空间命名者”论据的一项是
A.《千岩万壑图》
B.《长江万里图》
C.《江山如此多娇》
D.《友松图》
(4)请结合材料三归纳姚治华对中国画特点的看法。
(5)材料一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3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①,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②,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③’。”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注】①中浣:每月的中旬。②《会真记》:唐代元稹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文中有“会真”诗三十韵,故又称《会真记》。这里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③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深知《西厢记》是禁书,也知道《中庸》《大学》是该读之书,可他还是偷偷阅读《西厢记》,正表明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B.黛玉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转身就走,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既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又要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下去。
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从读《西厢记》到赏《牡丹亭》,层层推进,黛玉对自己命运的认识一步步清晰起来。这于花柳繁华之时唱出的悲歌,更令人痛心疾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心里在乐,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
B.“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运用肖像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了林黛玉性本小气,不可轻易触犯,稍有不意,心理的怨愤就会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
C.《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
D.在描写林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牡丹亭》《西厢记》让林黛玉感慨万端,呼应了章回标题。
(3)“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本文,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②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组卷:291引用:18难度:0.7
(三)
-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组卷:7引用:1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士居多,名校毕业……近日,武汉大学公示的辅导员录取名单引发热议,不少论调认为博士当辅导员是学历贬值、社会内卷的表现。近年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清华硕博任职街道”“高考状元当游戏主播”……有关名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问题,屡屡引发舆论关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社会生活,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有思想性;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6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