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7年单元测试卷(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中学)
发布:2025/1/5 2:30: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
1.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 )
组卷:208引用:44难度:0.9 -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〇”表示氧原子,下列四种微观图示中,能表示水蒸发过程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5 -
5.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2难度:0.6 -
6.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15引用:21难度:0.7 -
7.已知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某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若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镁原子的质量为( )
组卷:389引用:10难度:0.9
二、填空题(共55分)
-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同学在观察过氧化氢溶液时不小心混入少量氧化铜(CuO)粉末,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为了探究气泡的成分,该同学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燃了,证明产生了
(1)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2)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上述变化过程。
(3)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1.图Ⅰ是小明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组卷:152引用:48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