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
发布:2024/11/7 16:30:6
一、积累应用10分
-
1.按要求填空。
(1)吾尝跂而望矣,
(2)譬如为山,
(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组卷:56引用:1难度:0.9
-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 )
艺术审美贵在“默契”二字——艺术家的表达和欣赏者的感受在玄妙的审美时空中相遇,心灵因契合而生出愉悦之感。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二人心灵相遇于“高山流水”之间,成为“知音”。知音可贵到什么程度呢?子期离世,伯牙摔琴绝弦,只因默契不存而知音不再。 。 , 。 , , 。
①探讨这个话题源于对当代中国舞蹈某种创作倾向的观察
②然而审美默契的建立并不仅仅依赖于个人
③不少舞蹈创作习惯于外露性的情感表达
④这个故事无比生动地描述了艺术审美中因为默契而产生的共鸣
⑤似乎和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有所背离
⑥它离不开群体性文化的共识与滋养组卷:35引用:1难度:0.8 -
3.在撰写关于《乡土中国•礼治秩序》的读书报告时,需要一些论据来解释“礼治”这一概念,以下选项最适合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8
(五)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资仁堂记
(明)邵宝 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润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①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君起而对曰:“吾闻之:仁者,人也。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吾斯惧焉。虽不敏,不敢不勉。名吾堂所以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曰:“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曰:‘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敢不务乎?”
③曰:“然则资恶乎在?”曰:“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不然,吾省焉。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
④曰:“野固有人焉。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②。谓‘仁之则于是乎在’。今之野,焉知无缺乎?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遂为之记。
⑥君名润,孟润其字。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镠,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君九世祖进。宋祥符间,始繇③嘉禾徙居无锡。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廪代公赈,乡人德之。国朝洪武中,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父惟常,世修乡惠。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注]①扁,同“匾”。②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③繇,同“由”。④胜国,指宋朝灭亡。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
A.况
B.而
C.抑
D.亦
(2)下列对第①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钱孟润给自己的堂取名为“资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具有仁德。
B.那位君子认为钱君应该自己努力行仁,而不应该轻视别人的请求。
C.钱孟润认为从仁中求取很重要,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言行的楷模。
D.《礼记》里面说“遵循法度而努力行仁,这是从仁中汲取道理来加以实行。”这是钱孟润所努力追求的。
(3)钱孟润和“君子”曾经对“资仁”的来源有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看法的高下进行评析。
(4)联系主旨,探究第⑥段有无保留的必要,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组卷:17引用:1难度:0.6
三、写作70分
-
9.有人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这一源泉的,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也有人认为不尽然。对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