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中拉开帷幕,在(  )的早春时节挥手道别。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为世界奉献了一届(  )、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在开、闭幕式上,观众们目睹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场景,感受了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的唯美意境,欣赏了冰鞋划过冰面的轻盈曼妙,见证了“折柳寄情”与中央光束联动演绎的浪漫缱绻……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出空灵而又壮观的视觉盛宴。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也是一次精神力量的(  ):从攻克尖端技术难题的科研团队,到挥洒汗水的冬奥场馆建设者;从助力冰雪运动推广的农民滑雪队,到热情迎接四海宾朋的志愿者……无数人的默默奉献,共同成就了奥运盛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意义,            ,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取材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相关报道)(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花团锦簇 简约 焕发
    B.花团锦簇 简朴 勃发
    C.草长莺飞 简约 勃发
    D.草长莺飞 简朴 焕发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而且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
    B.不仅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而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
    C.不仅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而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
    D.不仅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而且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言必信,行必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出自《论语》。
    B.“欣欣向荣”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木欣欣以向荣”。辞,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
    C.“黄河之水天上来”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都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D.“折柳寄情”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柳”与“留”谐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组卷:99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气候变暖可改变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并破坏物种之间已有的互作关系。随着温度的上升,许多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有些则会延迟;同样,气候变暖也可能导致传粉动物(例如昆虫、候鸟、哺乳类)的出现或迁徙时间提前或者延迟。但传粉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植物更加敏感,这可能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匹配性发生改变。最近数十年来,气候变暖导致伊比利亚半岛的传粉昆虫物候比其传粉的植物开花物候显著提前,这使得传粉昆虫与其原有授粉对象之间的互作机会显著降低。
          传粉者与植物间的物候不匹配,使花资源供应短缺,可获得的有效花粉资源减少,导致传粉者种群数量下降;相应地,植物因缺乏合适的传粉者而导致传粉失败,其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个体的数目会急剧减少,并可能最终导致植物群落衰退。
    (取材于肖宜安等《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材料二:
          将全球温升稳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意味着全球“净”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大致下降到零,即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这一平衡通常被称为中和或净零排放。由于目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大部分是CO2,因此在各国提出的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中也常用碳代指温室气体。各国提出的与中和相关的目标表述主要包括四种:气候中和、碳中和、净零碳排放和净零排放。
          净零排放与气候中和的定义并不完全等同,这是因为气候中和是从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出发,而净零排放则是从排放角度进行定义,零排放与零影响之间并不等同。首先,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不等同于气候净影响为零。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源,但并非唯一来源。其次,气候中和并不必然要求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有研究表明,稳定的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会导致新的气候影响,因此气候中和只要求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稳定而不必要求其达到零排放。
    (取材于邓旭等《何谓“碳中和”?》)      材料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天津、重庆等城市作为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天津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消费升级,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由指定机构参与运营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兑换和流通服务。
    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而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业界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有条件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等)      材料四: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虽然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均高于现金交易的笔数和金额,但是我国对流通中现金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传粉动物,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它们会提前物候期以适应环境。
    B.气候变暖会导致植物和传粉者之间的物候匹配性降低,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C.碳中和是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的平衡,即净零排放。
    D.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不会有新的影响,也不会对动植物的物候造成影响。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现金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可以安全使用。
    B.相比现金,数字人民币可降低印制、运输、防伪等管理成本,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C.数字人民币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D.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但中国流通中现金余额仍呈增长趋势。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或延迟,生物多样性将遭受系统性破坏。
    B.净零排放目标达成的过程有助于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C.数字人民币将很快取代流通领域的现金而成为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支付工具。
    D.人民币数字化在减少碳排放、改善动植物间物候、促进种群繁衍方面意义重大。

    组卷:86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复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此圣人心,不顾世人之是非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难,柱厉叔死之。不知我则已,反以死报之,盖怨不知之深也。豫让谓赵襄子曰:“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此烈士义夫,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也。行无坚明之异,才无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此乃众人之心也。圣贤义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异于众人者,审己切也。审己之行,审己之才,皆不出众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则藏缩退避,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或有因缘他事,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众人,唯审己求知也。
          大和二年,小生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可与进,业可与修,喧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小生迩来十年江湖间,时时家事一抵京师,事已即返。尝所谓喧而誉之为知己者,多已显贵,未尝一到其门。何者?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默默藏缩,苟免寒饥为幸耳。
          昨李巡官至,忽传阁下旨意,似知姓名,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阁下为世之伟人巨德,小生一获进谒,一陪宴享,则亦荣矣,况欲异日终置之于榻席之上,齿于数子之列乎?无攀缘丝发之因,出特达倜傥之知,小生自度,宜为何才可以塞阁下之求,宜为何道可以报阁下之德。是以自承命已来,审己愈切,抚心独惊,忽忽思之,而不自知其然也。
          若蒙待之以众人之地,求之以众人之才,责之以众人之报,亦庶几异日受约束指顾于簿书之间,知无不为,为不及私,亦或能提笔伸纸,作咏歌以发盛德,止此而已。其他望于古人,责不以及,非小生所堪任。伏恐阁下听闻之,求取之异,敢不特自发明,导说其衷,一开阁下视听。其他感激发愤,怀愧思德,临纸汗发,不知所裁。某恐惧再拜。
    (选自唐•杜牧《投知己书》)(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圣人 操:持
    B.于妻子之前 形:表现
    C.齿于数子之列乎 齿:排列
    D.伏恐阁下听闻之 过:过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我者天乎 还也
    B.此烈士义夫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时时家事一抵京师 洎牧谗诛
    D.非小生所堪任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B.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C.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D.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作者认同的做法的一项是
     

    ①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
    ②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
    ③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
    ④未尝一到其门
    ⑤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
    ⑥求之以众人之才,责之以众人之报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孔子、柱厉叔、豫让三人为例,提出“知”与“不知”的问题,引起下文的论述。
    B.作者参加进士考试时受到推誉、被众人引为知己,之后十年间转徙江湖,行文中不无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C.作者在文中提到“藏缩退避”“默默藏缩”,反映了他在被人任用之后不敢积极作为的退缩心态。
    D.文章是作者写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崔郸的书信,表达了感激之意,但态度不卑不亢,言辞得体。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
    ②其他望于古人,责不以及,非小生之所堪任。
    (7)作者与众人“知”与“不知”的区别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组卷:136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祝融”号火星车等大国重器纷纷涌现,你能说出这些科技成果名称的文化内涵吗?请参考示例任选一个作答。
          例:“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鲲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大鱼,化为大鹏;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二者都能游水飞天,“鲲龙”飞机水陆两栖的特点与之相似。

    组卷:49引用:5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组卷:133引用:9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