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2022年同步练习卷(1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25引用:8难度:0.9

三、诗歌阅读

  •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词人自请外放。②耦耕:指二人并帮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软草”两句,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B.“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C.“软草”两句、“日暖”两句,似平却奇,出诗入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D.这首词的结构十分巧妙,上下两片都是先写所见之景,接着抒发感情,写景和抒情错综层递,浑然一体。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组卷:34引用:6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通过躬耕手段来缓解饥寒之忧是曾经“阔绰”的苏轼被贬官黄州后的一个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便把东坡之地赠予了苏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加以佐证。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苏轼的归隐躬耕有着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但他随遇而安,田园耕读生活也让他获得了精神力量,变得积极乐观。
    B.苏轼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对待,所以说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组卷:19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