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真与美就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的程度。

    组卷:450引用:17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组卷:853引用:67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组卷:56引用:84难度:0.9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组卷:247引用:96难度:0.7
  • 5.对下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鸱吻最早见于汉代。相传汉柏梁殿失火之后,有巫师称海里有一种尾似鸱鸟的鱼,它激起的浪花就是人间的降雨,把它的形象置于屋顶之上,能辟火灾。
    ②正脊是指屋顶正中前后两坡交汇的屋脊,安置在正脊两端的怪兽就是鸱吻。
    ③明清时已不称鸱尾,而称鸱吻。此时鸱尾的尾部完全外弯,顶端由分叉变为卷曲的形状,已完全脱胎成龙的形象。
    ④从古代建筑遗存上看,当时鸱尾的形制相对简单,多用瓦当堆砌而成,尾部翘如凤凰、朱雀等鸟形。
    ⑤鸱吻,又称鸱尾,古代俗称“吞脊兽”,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瓦制兽形构件。
    ⑥随着佛教在中国盛行,受佛教摩羯鱼的影响,鸱吻下部开始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演变成鱼尾的形状。

    组卷:6引用:2难度:0.9
  • 6.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 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 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 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 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

    组卷:41引用:14难度:0.9

二、古典文化常识与诗词鉴赏[24分)

  • 7.下列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处相同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一、简答题

  • 20.《三国演义》中,袁术部将纪灵领兵攻打刘备,当他得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后,连忙派人致书吕布,责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具体用了什么计策“使袁、刘两家都 不怨我”?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三、材料概括分析題

  •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侠客形象之得以形成及发展,与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大有关系。司马迁称:“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虞舜、伊尹、仲尼等有道仁人尚且遭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史记,游侠列传》遇害而不能自救,当然只能寄希望于“赴士之阨困”的侠客了。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而 正如明人张潮说的:“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之。”(《幽梦影》]能自掌正义,平天下之不平,那当然最好;至于无此本领的凡人,焉能不怀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 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型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
          不是还有主持公道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吗?可法律也必须由人制订由 人执行,远非真的如善良人所想像的那么铁面无私,谁也不敢保证青天之下没有 冤狱或者不平。在法律之外,祈求侠客更富有戏剧性的自掌正义匡正扶弱,却是 武侠小说普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安得剑仙床下士,人间遍取不平人。”(《醒世 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有这句话在,不难理解剑仙侠客何以千载之下 雄风不已。
          既是“安得剑仙床下士”,可见剑仙不易求,而人间不平却时时有。也就是 清人龚自珍所慨叹的:“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己亥杂诗》)正 因为“江湖侠骨恐无多”,才值得历代文人再三吟咏;倘若遍地是侠客,也就见 多不怪,无论作家读者,都不会格外感兴趣的了。因此,读武侠小说而认定中国 人特讲义气,爱管闲事,多侠义心场,即使不能说全構,起码也是很不准确。可以说,武侠小说不以写实见长,而主要是一种写梦的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侠客形象,更是作家与读者“英雄梦”的投射。
    (节选自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武侠小说受欢迎的原因。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中“很不准确”的理解。
    (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人们沉溺于“英雄梦”的隐患。

    组卷:2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