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版八年级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018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1/17 22:0:2
一、单选题
-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63引用:5难度:0.9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11难度:0.9 -
3.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组卷:289引用:10难度:0.9 -
4.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
组卷:36引用:37难度:0.9 -
5.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组卷:55引用:22难度:0.9 -
6.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组卷:287引用:55难度:0.9
四、实验探究题
-
18.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组卷:260引用:8难度:0.5
五、综合题
-
19.阅读《神奇的声音》,回答34题中的问题。
神奇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公里到半径16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300公里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长途电话大楼有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居民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
(2)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
(3)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
(4)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组卷:334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