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致云雀》2020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12/20 5:30:4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___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____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____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___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汗牛充栋 诠释 分崩离析 标本
    C.浩如烟海 解释 支离破碎 范本
    D.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有三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学生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也不足三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B.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进取的力量或者心灵上的抚慰。
    C.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D.不仅人们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组卷:57引用:18难度:0.6

二、课外拓展阅读

  • 4.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D.“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E.“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见不到乳儿的遗憾。
    (2)诗中说“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如果大堰河的梦能够做醒,那么,将是怎样的一个梦?请联系作品,展开想象,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23引用:4难度:0.3
  • 5.阅读《雨巷》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1)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丁香结”象征着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其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2)《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组卷:3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