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图灵测试”给出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即机器是否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来生成内容继而与人交互。某种程度来说,人工智能从那时起就被寄予了用于内容创造的期许。随着数据快速积累、算力性能提升和算法效力增强,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进行写作、编曲等创意工作。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内容创作,AIGC的概念随之悄然兴起。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机器内容生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专业生成内容(PGC)、用户生成内容(UGC)、AI辅助生产内容、AI生成内容(AIGC)。目前,对于AIGC这一概念,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国内产学研各界大都认为,AIGC是继专业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AI绘画、AI写作等都属于AIGC的应用分支。
2022年8月,AI自动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数字艺术类冠军。该画作恢宏细腻的画风很难让人相信它是由AI自动生成的作品,而它的夺冠也大大冲击了人们过往对于“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远逊于人”的固有认知。自此,AIGC从看似遥远的概念逐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11月30日,微软旗下的OpenAI发布了名为ChatGPT的超级AI语言模型,再次引爆人们对于AIGC的讨论热潮。ChatGPT不仅可以理解并回答用户的问题,还能完成一些复杂任务,包括按照特定文风撰写诗歌、假扮特定角色对话、修改错误代码等。此外,因为ChatGPT被加入了预先设计的“道德”准则,即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所以它还能表现出一些人类特质,例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按照设定的道德准则拒绝不怀好意的请求等。上线短短几个月,ChatGPT即火爆全网,并影响着人们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和框架,有些行业已然将ChatGPT等相关技术融入并应用于现有工作或生产中。
在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代替创作中的重复工作或重复环节,提升创作效率;借助人工智能,创作者可以找寻创作灵感与思路;综合海量预训练的数据,并结合模型中引入的随机性,创作者可以生产出过去无法想出的杰出创意。
目前AIGC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或争议。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承认AIGC的发展趋势无法阻挡,而人类的创造物终究会帮助人类自身的发展。AIGC无疑是一种内容生产力的变革,会将世界送入智能创作时代。
(取材于杜雨、张孜铭等人的文章)材料二
相较于用户生成内容,AIGC最大的不同是新技术驱动了机器智能创作内容。这使得AIGC具有显著的技术特征。
AIGC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这些能力是计算机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学习和模拟生成的,每一幅AI画作背后都是不计其数的标注数据和训练数据。CNN(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大模型的流行成功使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跃升至亿级,由此带来的数据巨量化,推动了AIGC发展的进程。如ChatGPT的训练就使用了约45TB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多达近1万亿个单词的文本内容,约等于4500万本《红楼梦》的内容。
有了巨量数据的加持,创造力成为AIGC最吸引用户的特色。借助海量语料库,AI工具仿佛超级画手或作曲家一样生成出指定风格的图像、音乐或视频。例如NST(神经风格迁移算法)利用CNN识别图像内容表征和风格表征,并在特定神经网络层对图像进行重构,这就使AI工具能够模仿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而创造相应风格的艺术作品。随着AIGC技术的持续进步,内容生产将向更具想象力、创造力的方向发展。
跨模态融合是AIGC重要发展目标之一。跨模态生成的本质是文本、视觉、听觉乃至脑电等不同模态的知识融合,覆盖图文、视频、数字人、机器人等更多场景。2022年,“AI画家”度晓晓创作的“无界”系列作品使用了“百度文心”大模型跨模态图文生成模型ERNIE-ViLG,这一模型具备了领先的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拥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交互能力,是AIGC发展的趋势。在用户感知方面,AIGC逐步向认知智能发展,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生成个性化内容,如集成ChatGPT的搜索引擎“新必应”在进行搜索时,将推送更加精准、人性化的定制答案;在交互界面方面,AIGC技术支持多模态内容生成,可实现音视听等多感官自然交互,提供沉浸式体验,如AIGC+数字人可实现人机智能交互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人们认为无法达到的极限。今天的ChatGPT又刷新了人类的认知。据报道,有多所美国名校的学生用ChatGPT代替自己写论文或完成考试;有人要求ChatGPT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账户;“ChatGPT引发十大职业危机”“ChatGPT将对教育行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挑战和颠覆”等话题也频上热搜。伴随其热度的飙升,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如何保证ChatGPT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和时效性?未来人们是否将生活在一个无法辨别信息真伪的世界里?未来人类是否会因过于依赖机器而使自己变得愚蠢?AIGC产生的作品版权属于谁?这一个个问号都是需要我们警惕和深思的。而围绕ChatGPT等AIGC应用产生的诸多商业伦理、技术伦理甚至人文伦理的争议,更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坚持AI向善,守住AI伦理,应是从事AIGC的原则和底线。特别是当人工智能走向人格化、具备了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时,我们就更需要积极倡导合法合理的使用,以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社会应用。
面对尚在探索中的AIGC,我们需要明确,技术不是目的,追求更好的世界、更美好的生活才是目的。
(取材于李白杨、詹新惠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AIGC的兴起,推动了机器在数据积累、算力性能和算法效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B.AIGC是一种属于用户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AI绘画、AI写作是其应用分支。
C.《太空歌剧院》因冲击了“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远逊于人”的固有认知而获得冠军。
D.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的加入,使得ChatGPT能够表现出一些人类特质。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AIGC显著的技术特征的一项是
A.内容模仿力
B.跨模态融合
C.认知能力
D.交互能力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应用场景不符合智能创作时代“创作者生产力的提升”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A.ChatGPT可以为教学课程提供创意思路,并代替教师回答学生重复性的问题。
B.ChatGPT与人类连续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时候,可以生成与问题不相关的答案。
C.ERNIE-ViLG可应用于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摄影艺术等场景,激发创作灵感。
D.ERNIE-ViLG能够根据文字描述,生成现实世界当中没有的具有创造性的图像。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在完成假扮特定角色对话、修改错误代码等复杂任务时,使用了海量数据。
B.画风恢宏细腻的AI画作《太空歌剧院》可能是利用NST技术生成制作的艺术作品。
C.“新必应”推送人性化定制答案,会影响人们某些惯有的参与生产、生活的模式。
D.AIGC已迈向人格化的阶段,并具备“自我意识”,未来将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5)文中说“AIGC无疑是一种生产力的变革”,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工智能这样的变革?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二、18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议法 古者以仁义行法律,后世以法律行仁义。夫三代【1】之圣王,其教化之本出于学校,蔓延于天下,而形见于礼乐。下民被其风化,务为仁义,以求避法律之所禁。故其法律虽不用,而其所禁亦不为不行于其间。至于汉、唐,其教化不足以动民,而一于法律,故其民惧法律之及其身,亦或相勉为仁义。唐为《刑统》,毫厘轻重,明辩别白,附以仁义,无所阿曲。但不能先使民务为仁义,使法律之所禁不用而自行如三代时。然要其终,亦能使民勉为仁义。而其所以不若三代者,则有由矣:政之失,非法之罪也。
是以宋有天下,因而循之,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比闾【2】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不可漏略。然而狱讼常病多,盗贼常病众者,则亦有由矣:法之公而吏之私也。而况法律之间又不能无失,其何以为治?
今夫天子之子弟,卿大夫与其子弟,皆天子之所优异者。有罪而使与氓隶并笞而偕戮,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故有赎焉,所以自尊也,非与其有罪也。夫刑者,必痛之而后人畏焉;罚者不能痛之,必困之而后人惩焉。今也,大辟【3】之诛,输一石之金而免。贵人近戚之家,一石之金不可胜数,且不笞不戮,彼已幸矣,而赎之又轻,是启奸也。
夫罪固有疑,今有人或诬以杀人而不能自明者,有诚杀人而官不能折以实者,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由是有减罪之律,当死而流。使彼为不能自明者邪,去死而得流,刑已酷矣;使彼为诚杀人者邪,流而不死,刑已宽矣:是失实也。
今也贵人近戚皆赎,而疑罪不与,莫若皆重赎。彼贵人虽号为富强,苟数犯法而数重困于赎金之间,则不能不敛手畏法。彼罪疑者,虽或非其辜,而法亦不至残溃其肌体;若其有罪,则法虽不刑,而彼固亦已困于赎金矣。夫使有罪者不免于困,而无辜者不至陷于笞戮,一举而两利。斯智者之为也。
(取材于《苏洵集》)注释:【1】三代:夏商周三朝。【2】比闾:乡里。【3】大辟:死刑,古代五刑之一。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要其终 要:总括 B.然而狱讼常病多 狱:案件 C.必困之而后人惩焉 惩:惩处 D.虽或非其辜 辜:罪责 A.以求避法律之所禁 其何以为治 B.而一于法律 而彼固亦已困于赎金矣 C.比闾小吏奉之以公 故其民惧法律之及其身 D.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 则法虽不刑
A.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
改变了一些条目,保留了它的基本内容
B.必痛之而后人畏焉
一定要痛恨有罪者并使后世之人畏惧
C.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
这些都不可用制裁真正杀人者的法律定罪
D.而疑罪不与
而证据不足的疑犯却不在赎罪之列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商周三代教化突出,虽有法却可不用,说明仁义廉耻是其立法的价值内核。
B.唐代的法令细致明晰,所以虽然法律没有施行,也能使百姓尽力奉行仁义。
C.宋代虽然沿袭唐代法令,但官吏偏私,法有漏洞,致使违法事件常有发生。
D.古代对疑罪者施以减罪之律和现代的“疑罪从无”,都是司法人性化的体现。
(5)苏洵主张“莫若皆重赎”,请结合第三、四段内容概述其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并对这一主张作简要评价。组卷:32引用:1难度:0.6
三、20分。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
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找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3)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组卷:46引用:1难度:0.5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
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组卷:20引用:1难度:0.9
五、66分。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附近”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近”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有人针对一些人“以网为生”的现象认为,“附近”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它使我们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丰富对生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有人针对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而忽视身边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这一现象,告诫人们,“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说附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22引用:2难度:0.5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微雕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制作微雕工艺品,既要有雕刻技术、书法艺术等方面的一流技艺,又要有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等一流的心性。其实,无论是个人的学习、工作,还是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技艺与心性呢?
请以“微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1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