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发布:2025/1/6 11: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哲学史旨在为各种不同的努力提供一个连贯的解释,这些努力要么是为了解决存在问题,要么是为了使经验世界变得可以理解。它是从古至今合乎理性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它不只是对哲学理论的列举和陈列,更是对哲学理论彼此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对产生哲学理论的时代的研究,也是对提出这些理论的思想家的研究。虽然每一个思想体系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产生它的文化、以前思想体系的特征和其创始人的个性,可是它反过来又对它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后继时代的思想和制度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哲学史必须努力将每一种世界观放到与其相适应的背景中,将其理解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将它与现在、过去和将来的理智、政治、道德、社会和宗教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还必须尝试探究人类思辨历史进步的线索,以表明被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如何产生,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何又产生了新问题以及回答,每个时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
在论述这些不同体系时,我们应当注意让作者提出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从我们的立场大加批评。我们会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自身最好的批评:一个哲学体系被其后继者所继承、改造、增补或者取代,它的错误和矛盾被揭示出来;这通常又成为新思想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尽其所能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客观的态度,并且避免在讨论中引入自己的观点。但是想要消除个人因素也是不可能的,在某种程度上哲学史家的先入之见必然会通过他的著作显现。这些先入之见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他对特定哲学的强调中,在他对何为进步和衰退的理解中——甚至表现在给予不同思想家的篇幅上。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当让哲学家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他完全表明自己观点之前不要频繁地干扰他。我们不应当只根据一个体系现在的成就评论它,也就是说,不能用有损其观点的现在的标准衡量它。和近代理论相比,早期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原始、幼稚和粗糙的,然而嘲笑这样的世界观却是不明智的;相反,如果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看,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首次尝试,他们的世界观应当被视为划时代的成就而引人注目。我们在评价一个思想体系时必须根据它自身的目标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根据它与其以前以后体系的比较,根据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带来的进步评价它。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将是历史批判性的。
哲学史研究的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善于思维的人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人类在不同时期为这些问题找寻的答案感兴趣。而且这样一种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其他时代;它通过揭示各种思想设定的基本原则,使人们了解伦理、宗教、政治、逻辑和经济思想。同样,这项研究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种有益准备,从较为简单的推进到更为复杂和艰深的思想结构。它评价人类的哲学经验,在抽象思维方面对心灵进行训练。对过去理论的研究对于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有人试图完全独立于前人的工作构造出一个哲学体系,与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比,他不可能走得更远。
我们的研究来源是:(1)哲学家自己的著作,或者他们作品仅存的残篇:这是原始资料。(2)在缺少原始资料的情况下,为了理解他们的学说,我们就不得不依赖其他人对他们的思想所作的最值得信赖和最准确的论述。在对我们有帮助的资料中,有关于某些哲学家生活和学说的论述的,有关于哲学史的一般性和专门论著,有对某些学说的批评以及各种书中对这些学说的引用。在没有原始资料的情况下,这些第二手资料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即使原始资料可以获得,第二手资料在阐明其所研究的体系方面也有着重要价值。哲学史家要从对其理解研究对象有所裨益的所有著作中寻求帮助。他还要求助于对他理解他所探讨的时代精神有帮助的任何研究领域,诸如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教育、政治、宗教等所有人类活动的历史。
(摘自弗兰克•梯利《西方哲学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史的研究不局限于哲学理论及哲学理论彼此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它的范围更广。
B.虽然哲学家无法避免在讨论中表现自己观点,但我们仍应让哲学家讲述自己的故事。
C.无视前人的思想结构而想要单独构造出一个哲学体系是不可能的,他注定无法走远。
D.即使原始材料可得,第二手资料在阐明哲学史研究的体系方面仍有着重要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对哲学史做了清晰定义,利于之后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B.文章层层推进,对哲学史研究的范围、立场、价值、来源做了清晰阐释。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语言精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更易让人信服。
D.文章末段采用引用论证,旨在说明哲学史研究来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哲学必须将每一种世界观放到与其相适应的时代中,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研究。
B.学科交叉研究越来越普遍与必要,哲学史家要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与研究。
C.早期希腊的世界观是原始、幼稚、粗糙的,哲学史家收编时可以稍作删减。
D.哲学史研究有显而易见的价值,作者鼓励每个人都应对哲学史作相关了解。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三星堆博物馆川蜀麻将摆件走红,四个青铜小人围坐一桌打麻将,写实又可爱。工作人员介绍,青铜小人除了打麻将形象,还有蜀绣、功夫茶、变脸等形象。这一系列文创产品是将文物与四川民俗习惯结合,后续还会推出以四川美食为主的系列文创产品。
(2022年7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文博历史类节目不断推陈出新,打破固有模式,创造了“影响+解说”“真人演绎历史”及历史类题材纪录片、舞台剧等新形式,使得文博文化再度掀起热潮。
2018年,一部《上新了,故宫》横空出世。该节目由嘉宾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学习故宫历史文化,并由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新型制作模式,让大众眼前一亮——原来文物历史还能这么“玩”。从此,文博类真人综艺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根据相关数据,《国家宝藏》第三季播出两期后,相关博文阅读量达1.37亿,多平台视频播放量达3297万,多平台互动量达68.3万,热搜在榜时长达44小时。除此之外,以河南卫视为首的地方卫视也隆重推出一系列含有文博元素的节日晚会,引发网友热议与模仿,这无疑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
随着《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新节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观众因此关注和喜欢上博物馆文化;从口口相传到情景再现,历史不再像过去一般“高高在上”。
(2022年9月4日《工人日报》) 材料三:
历史人物的再现、揭开历史文物的“真面目”“亲临”历史现场于此类“影视+解说”以及3D建模真实还原历史场景的创新形式,把只存在于书面与屏幕的二维知识以3D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眼前,无疑是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发展。文博专家“摇身一变”,从“高高在上”的解说员转换为接地气的领看员,与嘉宾一起学习、探寻历史文化,比起之前更是多了一份亲近;除短视频宣传,各大博物馆还推出形式各异的直播。虽然直播形式五花八门,但初衷都是将各类文物带给大家。甘肃省博物馆“丑萌丑萌”的马踏飞燕玩偶更是“出圈”,热度不逊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各种文博类节门层出不穷,而此类节目之所以能够“出圈”,收获大众的喜爱,关键还是在于其贴近生活且创作方式新颖。将遥不可及的古代生活与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进行今昔对比,吸引无数观众关注历史、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新颖的创作方式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减少了钻研枯燥历史的乏味,平添了一分探索的兴趣,短视频、直播、综艺的形式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
(2022年9月5日河北新闻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博物馆川蜀麻将摆件写实又可爱还有蜀绣、功夫茶、变脸等青铜小人同时推出以四川美食为主的系列文创产品。将会
B.《上新了,故宫》横空出世,让人眼前一亮《国家宝藏》也受到了此外年轻人的青睐此后河南卫视推出系列含文博元素的节目晚会。此外
C.“影视+解说”及3D建模还原历史场景展现原本只存在于书面与屏幕的二维知识创新是在最好地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确实
D.文博类节目“出圈”,收获大众的喜爱将古今社会生活进行对比,贴近生活在于更受年轻人喜爱的新颖的创作方式。在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新了,故宫》“玩”出了新意,嘉宾跟随专家进宫识宝、学习,并同设计师和高校学生联手,每期创作一个文化创意衍生品。
B.中央广播电视总合推出《国家宝藏》第三季,播出两期后,各项数据远超总台预期,其中博文阅读量过亿,视频播放量超三千万。
C.甘肃省博物馆将“丑萌丑萌”的文物马踏飞燕设计制作成了一款玩偶,该文创产品可比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D.各大博物馆除短视频宣传,还推出形式各异的直播,减少了钻研历史的乏味,平添了探索的兴趣,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
(3)文博创新如何使历史不再“高高在上”?请根据材料分类说明。组卷:1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逐日(节选)
刘鹏艳 那一年,红军走了。
和所有的苏区一样,国民党还乡团鸡犬不留地杀进这个小小的村落,一时间狼烟四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搜捕和屠杀开始了。
桂芝抱着一对尚未满月的双胞胎,还要牵着景荣,她歪歪扭扭的步伐显得那么拖沓和可怜。她恨不得生出一双像丈夫那样的大脚板,挑上一副利落的担子,把孩子们担在柔弱的肩上。可是,她只能颠着小脚,抱着孩子,仓皇而滑稽地出逃。
丈夫是秋天走的,走的时候连声招呼也没打。
大雪封山以后,吃喝更是难觅,她躲在洞里,能扒拉出来的,只有枯枝败叶和孩子的哭声。挤不出一滴奶,她愧疚地看着怀里皱成一团的黄巴巴的小脸儿,心里难受得要命。真是要了她的命了,这个身陷绝境的母亲欲哭无泪,眼看着孩子的呼吸一点点弱下去,她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地抱着他们……
他和她抱头痛哭——这幅画面如梦一般。他摸摸她的脸,还是他离家时光溜溜的脸蛋子;她扯扯他的腿脚,还是她送他时全须全尾的样子。
她不晓得此生可有这样的一天,于是痴痴地等。一直等了他十年,没有等到那一天,终于,她醒来了。
这天她推开门,见景荣攀在半截土墙上和他陈叔说话。两人头抵着头,嘀嘀咕咕的,见她出来,就歇了。
隔壁陈福是老邻居。其实她嫁过来的时候,他就从轿缝里偷偷瞧过她。只是那时他还是青皮后生,多少晓得臊。往后的日子轻快得很,并不因为过得艰难而停滞在那里,她怀景荣,生景荣,养大景荣,陈福都看在眼里。陈福是桂芝见过的最没脾气的男人,有时候她都觉得他不像个男人。可就是这个不像男人的男人,在她最难的时候帮衬着她,把支离破碎的日子补缀起来,多少像个样子。
景荣算是没吃太大的苦,她忧伤地想,就算老洪还在,也不过就是给口吃的,把他拉扯大。她算对得起老洪了,这条根到底没断在她手里。
那对双胞胎可没那么幸运。那阵子天天“跑反”,大人都莫得吃的,哪里有奶水哟!山下,烧村的火光还若隐若现,她只有搂着怀里的一对双胞胎,眼看着他们气息奄奄的小脸,红了,紫了,青了,白了……
多亏了陈福,是他领着景荣躲了几天几夜。等她失魂落魄地回到山下,见到景荣的那一刻,便发了疯地一把将景荣抱住了,恨不得立时把他塞回到自己的肚腹里,才好保他的周全。她嘴唇哆嗦着,喃喃发着梦呓般的咒:“景荣,景荣,你要好好的,好好的呀,娘的命给你,都给你……”
1932年秋天,那个一心盼望丈夫能从部队上回来看一眼的妇人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孩子才十六天大,尚未得到过父亲的爱抚,没想到男人那样绝情,一声不响地就要远遁。
那天,当年仅八岁的景荣见到一条长龙似的队伍从他们家门口蜿蜒而过时,景荣奋不顾身地倒腾着两条细弱的小腿追上去。他抿紧嘴巴,睁大眼睛,追逐着,奔跑着,到底在人群中发现了垂头缩脑的父亲。
“爹,爹!”儿子一边哭一边喊,奔到父亲面前,“回家哩!”
孩子发了疯一样扑上来,内疚的父亲的一条腿被死死抱住了。战友们一个个从身边走过去,自觉地绕开了这个窘迫的父亲。老洪心里又急又疼,眼看着队伍越走越远,终究不敢再犹豫,一脚把孩子踢到路边……
老洪为这事痛了一辈子。
1949年,离家十七年的老洪才有机会从隆隆的枪炮声里彻底脱了身。他,得回家了。山坳里的那片竹园还在,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竟还蓊郁得不像话。只是房子眼生,不是他离家时的模样。
远远地,一个挎着竹篮的小脚女人的身影一摇一晃地走过来。老洪只瞧了一眼,就认出那正是被十七年遥迢的岁月从缝隙里丢出来的桂芝!他激动地迎上去,然后不声不响地停在她面前。
埋头走路的桂芝吓了一跳,一个陌生男人挡住了她的去路。可是,慢着,等她把那张满是沟壑的脸细细瞅一遍,就从那难言的沧桑里面认出了他。天哪!竟然是他!她一步没站稳,顿时跌坐在地上。不,不可能!她固执地摇摇头,随即爬起来,跌跌撞撞地朝家里奔去。
天杀的!她砰的一声把大门关上。接着,就听到门里传来女人透不过气的哭声。
“你开开门吧,”老洪乞求,“那一年,你才生下孩子,俺就狠心离开了你,这一辈子,俺欠你的太多了……”老洪哽咽地搅起沉渣般的往事,使门后的女人哭声更加汹涌。
良久,她终于抽噎地说:“你走吧,俺没脸见你……没法子,两个孩子,连名字也没来得及取,就……为了把景荣拉扯大,我才……”
老洪一愣,接着使劲拍门:“你开门,让我好好看看你,你开开门呀!”
门没开,始终也没开。老洪的嗓子眼儿里都冒出血腥味儿了,号啕大哭的桂芝也没放他进门。就这样,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把一辈子的相思和忏悔都喊完了,哭完了。
……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文本二:
对女性文学研究而言,其侧重点不必放在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上,而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视角来对待,也就是说,女性主义提供了看世界的另外一种视角、另外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态度。
……她(刘鹏艳)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正因为彼时有很多那样的父亲而获得新生。”她的这些想法基本上还是革命叙述的思路,但她的思路并没有止步于此,她觉得,一个严肃的写作者还应该去想想“怎样处理父亲和儿子、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因为这一视角的加入,她就将革命历史中的人性问题和人道主义问题凸显了出来。
(节选自贺绍俊《第十五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闭幕词》,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还乡团的残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后文主人公生活的艰难做了铺垫。
B.“她算对得起老洪了,这条根到底没断在她手里”一句,侧面反映出桂芝作为传统农村妇女,思想封建守旧。
C.小说中划线的两句前后呼应,暗示了桂芝在艰苦生活的压迫之下,为了抚养孩子,只好与邻居陈福成为一家人。
D.小说通过对桂芝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战争给妇女带来的巨大伤痛,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深刻反思。
(2)随着故事的发展,“桂芝”对丈夫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文本二提到了“女性主义的视角”,在文本一中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请简要分析。组卷:14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30日,西藏格鲁派掐丝唐卡艺术特展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开幕,此次展出的掐丝唐卡和巨幅唐卡,种类繁多,让观众 ①。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 ②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掐丝唐卡在继承藏传绘画精细柔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宫廷掐丝珐琅和坛城沙画的工艺特点,形成了 ③的唐卡艺术风格。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
根据推介资料显示,唐卡在京举办展览并非是第一次,本次展览时间将截止至11月28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这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需要人才也孕育人才的伟大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