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诗词五首 饮酒》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21 13:30:7

一、选择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组卷:22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组卷:637引用:3难度:0.5
  • 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组卷:357引用:2难度:0.7

二、综合性学习。

  • 4.(1)“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
    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
     
    ,理由是
     

    (2)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心情。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
     
    )句,“采”的时候心情是
     

    组卷:9引用:1难度:0.7

三、对比阅读。

  • 5.阅读下面两篇作品,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节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乙】文划线句中的“陶”即为【甲】诗的作者:
     
    (朝代)
     
    (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居住在偏僻之地就能心存高远”。
    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
    C.【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寄托了作者与山林为伍的美好情意。
    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
    (4)【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作者
     
    这一共同的生活态度,但【甲】诗作者对
     
    的向往和热爱并不是【乙】文作者的人生追求。

    组卷:119引用:4难度:0.5
  • 6.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问题。
    【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甲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
     
    代哲学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与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4)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
     
    ,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
     

    组卷:115引用:4难度:0.8
  • 7.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悯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4)作者借甲诗表达对
     
    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
     
    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
     

    组卷:123引用:3难度:0.9

四、诗歌鉴赏。

  • 8.下面两首诗同是写菊,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
    [宋]王禹偁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
    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
    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
    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①(《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本诗作于淳化三年秋天,时诗人谪宦商州一年。②(暖律)温暖的节候。③(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④(陶彭 泽)东晋诗人陶渊明。

    组卷:24引用:2难度:0.6
  • 9.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对《饮酒》(其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3)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其五)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组卷:50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游山西村
    陆游
    英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B.(甲)诗首句写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到尾句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迷惘。
    C.(乙)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描绘了一幅江南风光图。
    D.(乙)诗中“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的盛情,“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
    (2)请从两首诗①②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组卷:49引用:2难度:0.5
  • 11.阅读古诗《饮酒》,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中举例分析。

    组卷:23引用:1难度:0.5
  •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
    [宋]王禹偁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
    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
    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
    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①:本诗作于淳化三年秋天,时诗人谪宦商州一年。②暖律:温暖的节候。③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④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
    (1)首联通过“狼藉”“撒”“几丛”“卧”等词语,写出菊花
     
     
    等特点。
    (2)同是写菊,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组卷:100引用:4难度:0.7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第二句中的“车马”是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组卷:351引用:4难度:0.7

四、诗歌鉴赏。

  • 3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组卷:72引用:2难度:0.5
  • 4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2)“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诗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

    组卷:150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