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字最初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但随着时代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美学追求。这样,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也出现了。
          综合来看,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约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讲究得意忘象,以有见无;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渗透进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二是中和之美。中和即中正平和,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汉字设计的另一个美学追求是意境之美。宗白华曾经这样评价意境:“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在汉字字体设计中,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
          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还可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心理学视角是从观看者的心理层面考虑的。在设计汉字字体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视觉思维的接受性。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人类认识这个世界就是从视觉开始的。传统的心理学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通过视觉产生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人最为直接的反应,也是人最为本能的反应。所以,在字体设计时要注重字体的美感,从而保证所设计的字体能够及时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其次,汉字字体设计还要关注内容的民族性。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在设计字体时所用元素要考虑观看者的民族特性,以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比如,对于一些忧伤的内容要选择暗淡的颜色,对于一些喜庆的内容要选用热烈的红黄色等。第三,汉字字体设计还要重视形式的融合性。著名学者滕守尧在《审美心理描述》中曾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字体设计,他指出:“许多事实证明,在大多数人眼里,那种极为规则的图形是没有多大意思的。相反,那种稍微偏离一点的、稍不对称的、无组织性的、排列上有点零乱的图形似乎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这种图形一般能唤起更长时间和更强烈的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它的有趣恰恰就在这里,先是唤起一种注意和紧张,既而是对其积极的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初的紧张消失。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起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滕守尧先生的这段话很好地从心理学视角说明了汉字字体的设计原则。最后,汉字字体设计还要符合时代的需求。在现代社会里,个性张扬,中西文化融合,并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新闻热点。在设计汉字字体时,若根据这些热点来设计汉字字体,赋予汉字字体以时代特征,能充分引发接受者的心理共鸣。
          材料二
          作为平面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构成元素之一,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中占有主导地位。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而且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用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了许多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图形创意元素的作品。综合起来看,常用的字体设计主要有印刷字体、手写字体和创意字体,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
          印刷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规整调和。印刷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海报招贴等很多都需要印刷出来,所以印刷字体的设计十分常用。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它有传递画面主题、阐述思维方式、调和整个画面的作用。在整个作品设计中,印刷字体起着协调平衡、统一画面内容的作用,能够促使形式美的最终达成。
          手写字体的设计更注重 
     
    。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亲切感。手写字体的设计没有太多固定规则的约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手写字体能够更有个性风格。手写字体的书写工具有很多种,如钢笔、毛笔、铅笔或者马克笔等。不同的书写工具传递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再加上字体书写的随意性,所以手写字体能够十分巧妙地传递一些个性化的思想和风格。
          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所谓的创意字体,就是借助印刷字体的结构对字体进行重新设计,重新修改,从而使整个字体产生新的特征。比如,对字体的笔画进行弧度、斜度上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的风格,也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够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取材于李美清等人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美学追求并非与生俱来,是随时代发展慢慢出现的。
    B.汉字字体设计的中和之美表现为不仅形象简洁还中规中矩。
    C.富有意境美的汉字字体设计能让观看者沉浸于美妙的意境。
    D.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和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高度一致。
    (2)根据材料一,对汉字字体设计美学追求的心理学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视角既包括了字体设计者的心理角度也包括观看者的心理角度。
    B.关注视觉思维的接受性主要因为人的内心感觉首先是通过视觉产生的。
    C.关注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从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这一角度来考虑的。
    D.重视形式的融合性是因为不规则图形能带来更有趣的经验,避免乏味。
    (3)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字体设计融入了得意忘象、有以见无、虚实结合、计白当黑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
    B.汉字的字体设计要符合时代需求是因为根据社会热点设计的字体更容易引起观者心理共鸣。
    C.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汉字有表意的特征。
    D.虽然印刷、手写和创意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有侧重,但使用范围最广的还是印刷字体。
    (5)如图三幅图片是星辉中学为迎接“五•一”劳动节设计的黑板报大字标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说明理由。

    组卷:17引用:1难度:0.6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后(武则天)欲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
          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常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1】“一人为知匦使,专知受状,以达其事。事要者,当时处分;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理匦使常以御史中丞及侍御史【2】一人为之。知匦使掌申天下之冤滞,以达万人之情状。
          未几,其怨家投匦告保家为敬业作兵器,杀伤官军甚众,遂伏诛。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3】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4】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5】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苏安恒投匦上书曰:“陛下先圣顾托,受嗣子揖让,应天顺人,二十余年,岂不闻虞舜褰裳【6】、周公复辟事乎?今太子孝谨,春秋盛壮,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身抚天下哉!胡不传位东宫,休安圣躬?”书奏,后猜克,不能无感,召见赐食,厚慰遣之。
          穆宗长庆三年,理匦使谏议大夫李渤奏:“今后有投匦进状者,请事大者奏闻,次申中书门下,小者各牒诸司处理。处理不当,再来投匦者,即具事闻奏。如无理妄诉,本罪外加一等。”从之。
          文宗开成三年八月,谏议大夫知匦使事李中敏奏:“应旧例,所有投匦进状及书策文章,皆先具副本呈匦使。臣以为本置匦函,意在使冤滥无告有司不为申理者,论时政,或陈厉害,宜通其必达之路,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若使有司先见,裁其可否,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申于九重之意也。臣伏请今后所有进状及封章,臣但为引进,取舍可否,断自中旨【7】,庶使名实在兹,明置匦之本意。”敕旨,依奏。
    (取材于《资治通鉴》《新唐书》《唐六典》《唐会要》,有删改)注释:【1】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谏官。【2】御史中丞及侍御史:监察官。【3】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武太后住地。【4】廪:供应饭食。【5】不次: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提拔。【6】褰裳:提起衣服,喻帝王让位。【7】中旨:皇上的诏令。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欲知人间事 周:遍,尽。
    B.则不次 除:授,拜。
    C.陛下先圣顾托 膺:接受
    D.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 聪明:智力发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铸铜匦四 召见赐食
    B.事要者 论时政
    C.农夫樵人 猜克
    D.太后自徐敬业 请事大者奏闻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抑屈者投之 想要陈诉冤屈的投给它
    B.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 腾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让中书令和理匦使依据情状申奏皇上
    C.小者各牒诸司处理 小事交给各有关部门处理
    D.即非重密其事,俾壅塞自申于九重之意也 既不能引起重视也不能为其保密,达不到让被堵塞言论的人能自己向皇上申诉的目的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匦由铜铸,共四个,分涂青丹白黑四色,列朝堂东南西北四面,对应接收四种不同类型的诉状。依据匦制,鱼保家的怨家应投丹匦,苏安恒应投黑匦。
    B.鱼保家建议创置匦,自己也不能幸免,遭反噬成为投匦制度的牺牲品;苏安恒投匦建议太后让位于太子还能得到敬重对待。匦上发生的史事耐人寻味。
    C.知匦使由谏官担任,其职责是受理诉状,下情上达,使言路畅通;理匦使以监察系统的官员充使,其职责是负责处理投书事状,或将投状申奏给皇上。
    D.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匦制度也在不断地作出调整和完善,如出台分类处理投状的办法,打击无理妄诉的行为,取消不符合置匦初心应先具副本的规定。
    (5)提取、综述有关“匦”的核心信息,给“匦”拟写一则说明性词条。词条须包含:①性质含义;②背景目的;③效果影响。

    组卷:24引用:1难度:0.6
  • 3.阅读《论语》的两则章句,回答问题。
          ①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里仁》)
    注释:【1】几(jī):轻微,婉转。【2】劳:忧愁。
    (1)请从《匦》文中为章句①找出一个实例,并解释理由。
    (2)请提炼章句①②里包含的孔子的思想主张。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1】【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2】,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3】,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4】
    十日过沙碛【5】,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注释:【1】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都护)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本诗为作者首次赴安西途中所作。宇文判官,高仙芝属下。【2】谁家子:指字文判官。【3】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4】西州:唐时州名,在吐鲁番一带。【5】沙碛:沙漠、戈壁。【6】飕飗:风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驿”两句写西行路程的遥远,同时也写出行进的迅速。
    B.“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
    C.“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
    D.“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
    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
    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
    (3)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组卷:33引用:1难度:0.4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拾起时光的碎片,搭起心灵的桥梁,一张张“拼”图随之展开,它浓缩着时代澎湃的图景,留下了双向奔赴的痕迹。
    “双向奔赴”是你坚定走向我、我热情欢迎你,是彼此爱意的共鸣,是时代与你我的共逐,是穿越时空的探寻。
    “双向奔赴”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0引用:2难度:0.1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最近,一位在校学生多次向他所在的城市建言。建议有的是细节方面的,比如公交站可以有创意设计,红绿灯、人行横道可以采用粉色斑马线,垃圾桶、井盖可以有不同图案等;还有一些建议,反映出他对“更好城市”的向往。建言得到了积极回应。有人进一步指出,建言本身固然可贵,而这位学生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热情和主人意识更值得珍视。因为“成为一个市民”,是相当重要的青春课题。
          你对材料中“成为一个市民”有何看法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8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