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辽宁省铁岭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旅游与文学的关系,是个严肃的话题。在高铁通达、私家车便捷、全城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里,旅游已经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远方”与“诗”的结合便催生了“旅游文学”的兴盛。然而,这些作品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其实从古到今,数不胜数的旅行家、文学家早已为人们提供了大量足资模范的旅游文字,仔细把这些作品梳理一下,大概可以看出旅游文学的几个核心素养。
          旅游文学首先要建构起自身的风景美学和自然美学。风景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篇旅游文字不能提供实景般的风景,那它应该是不及格的。而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把风景还给风景”更十分必要。如诗人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这篇充满了“无我之境”的文字使云南冬天的树林以本来的状态呈现出来。特别是当前的好多旅游文字都因“我”的过分介入而变成了浅薄的“心灵鸡汤”,在充满个人不着边际的感情抒发和耳熟能详的道理说教时,“无我”更彰显其珍贵。
          旅游文学还应建构起生态美学。过去人们在旅游文字里往往遵循“唯美”的原则,于是将事物分成了三六九等。而在生态美学看来,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作者在“齐万物”中收获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二十年前新疆作家刘亮程曾给文坛带来巨大的震撼,因为他重新发现了新疆,重新书写了新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独特的生命哲学,使他能够在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自然与生命的秘密,在常人以为空无的地方发现了有,在丑陋的地方发现了美,在无可言说的地方体会到了独特的价值。
          如果旅游的目的地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人文景观,书写者就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旅游还是奢侈品的时代,出门远行几乎是一个梦想,所以古人有纸上游、枕上游的说法。这种不无解嘲的说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就旅游文学写作的一般进程而言,它应该分三个阶段:开始于纸上,继之于路上,再结束于纸上。
          苛刻地说,许多游人只是过客,他们匆匆地来,匆匆地走,能够炫耀的只是自己的里程,在地球仪上插遍旗帜,却无法说出对某一个地方丰富而独到的见识,更不可能使自己的万水千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旅行家就不一样了,他们专注于此,博览群书,必欲穷目的地之所有知识而后已。他们固然对新的旅游路线充满了好奇与探险的激情,同时他们又对某些地区与线路不厌其烦、长年累月盘桓其间,对某些自然景观“上穷碧落下黄泉”,对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有极其精深的研究,最终卓然成家。因此,旅游和旅游文学最高的核心素养应该是研究和研究的美学表达。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旅行家,但如果我们怀揣着旅行家的梦想,那么我们笔下的旅游文字大概会别开生面,让“远方”与“诗”美好相遇。
    (摘编自汪政《“远方”入“诗”,需要哪些素养》)材料二:
          一位作家曾指出,某些“伪旅游文学”“一味玩弄文艺和‘鸡汤’,看似为一些读者创造了宣泄情绪的出口,但经不起现实旅行的考验和挑战。因为,一颗说走就走却自我膨胀的心,往往会让旅途最终不尽如人意,用浪漫元素包装出的远方,刷的只是自我存在感,眼前所见也注定褊狭”。对这样的旅行文学图书,作为热爱旅行的读者,肯定用脚投票,不会买账。读者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表达真实自然情怀和自我探险精神的旅行文学。
          今天的时代,正像有人所说: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缩减的旋涡中,缩减仿佛是一种宿命,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友谊缩减为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冒险精神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总之,一些我们期待的生活方式的精神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失去了本来的面貌。
          这正是我们处于的时代的精神生活情形,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正在消弭,旅游或旅行变得日益抽象化、疏离化。旅行的便捷,削减了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的吸引力。人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欣赏全球美景,再没有哪里是神秘的。同时,文学中的“旅行的意义”正在被消解。
    (摘编自袁跃兴《旅游文学,远方别走偏》)材料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的许由、孤竹是提倡旅游的人物。承传下来,在祖国的大地上就突出了辉映世界的山川名胜,古今壮观。如果从旅游文学的角度考察,优良传统的形成有着悠远的纪录:从东西晋、南北朝以迄宋元明清,历代都出现了优美杰出的作品。追溯起来,我们可读到陶渊明、王羲之、郦道元、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以至袁宏道、张岱……都以名文传世。他们以文学修养之笔备尽写景抒情之能事。《兰亭集序》《岳阳楼记》两文传诵千载,王羲之抒发的人文哲理,范仲淹描写洞庭湖及其政治家以民生家国为念的襟怀感人至深。不论思想感情还是文学技巧,都是优良的例证。
          但是旅游文学在历史上却有诸多分别。古人出游,即使因交通险阻,需负载粮食备用,也不能阻止他们寻幽探险的意趣。多数骚人墨客谪迁之士,则重于抒写怀抱。另一种旅游见于考证地域风俗文献,各成一家之言,例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具有文学的特点,尤其《水经注》描述三峡奇险风光之深沉幽静,以清丽的散文纪录,成为传世的名篇。
    (摘编自曾敏之《豆棚闲话:谈旅游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代社会,旅游作为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吸引人们的同时也会促进旅游文学的兴盛,可惜比较优秀的作品却不多见。
    B.从自然美学角度审视的旅游文学倡导的是“无我之境”的文字,因此对风景本来的状态的描绘会比个人的感情抒发和道理说教更珍贵。
    C.旅游文字中的“唯美”原则容易使人有选择地对待眼前景物,忽略掉自然界生命的独特价值,从而失去更多发现美、感受美的机会。
    D.现代社会信息获取变得异常方便,比如通过电视即可饱览风景,可能使得旅行文学中单纯的风景描写和历史介绍难有吸引力。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真切的白描文字,可以作为旅游文学中风景美学素养的典范体现。
    B.一些旅游文学作品只给读者以情绪宣泄的出口,却不能让旅行者真正感受到探险精神和自然情怀,一定程度上让旅游的精神价值缺失。
    C.普通游人虽然只是过客,但如果在旅游之前做足了功课,将知识上和想象中的旅游目的地与真实的场景进行验证,收获一定会更多。
    D.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作者凭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写作,使得文本充满精致的景物描绘和充沛的情感表达,故而都是优良的旅游文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当作优秀的旅游文学的一项是
     

    A.有人把大量时间花在西北高原、四川盆地以及长江流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写出了一部关于古代中国的陵墓建筑和雕塑艺术的书。
    B.一个外国人五六次到中国,对中国西部的地理、古籍、艺术、交通、矿产资源都进行过深入考察,写下了一本《亚洲腹地旅行记》。
    C.作者足迹踏遍欧亚非等十几个国家,卖力写作近300页,一半是照片,一半是恋爱记录,末尾还附上了情感指南,写成一本旅行散文集。
    D.某作家对西藏充满热爱,不仅详细地记录了西藏的地域风貌,更是把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怜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如果让你为班级高中毕业旅行作策划,要想让旅行更有意义和价值,以上三则材料能给你哪些做法上的启示?请简单陈述。

    组卷:8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歌的行板
    司马中原
    (一)
          心,是一口井,黑而深幽。无数星零的记忆,茁生于井壁,呈苔藓颜色,恒常涌现于午夜梦回时那一霎潮湿。仿佛有柔绒般的温暖,也颇为苍凉……
          欲以其牢牢地粘住什么?时间却把一切都梭织成过往,无论是高歌或是低吟,醒或梦之间,记忆如水墨,淋漓挥洒,幻化成一片苍苔,已无由去追询它的意义了!唯一能握住的,只有那一把潮湿吧?
    (二)      黑里浮出一张脸来。灯舒展在黯屋里。窗外的夜是海。而风和想象里的浪涛没有差别。那张脸摇晃着。时间是浪里的船。他是船上搭客。对我而言,那张脸远较“父亲”这字眼真实。
          一张清瘦的脸,略带苍黄色,两鬓斑白了,胡髭也是。常自唇间滑出些苍老,低哑,又微含醺醉的吟哦。词义毫不重要。只是含混不清的咿语,或高或低地吟着。听久了,人会变成起伏的浪,又仿佛是袅袅的烟。自觉天高,地莽,随声而去,没有止处。
          那张脸凝止在一个多风雨的秋天。朝天冠是织锦缎缀成的。姜黄色,很亮。缎面上有好些圆圆的“寿”字。黑漆十三段的柩木。出殡时,加了个青松扎成的棺罩。罩头站着一只白纸鹤。抬棺人走动,白鹤点头,有飞进灰云里去的意思。雨一路都在哀戚的哭声里落,把松枝都洗活了。
          我只记得,他的坟在一处洼地上凸起,新土微呈红色。松枝在火里炸裂,白纸鹤真的在火焰里展着翅膀!
    (三)      盐霜从地起,顺着灰砖墙上攀,砖面剥蚀了,便成为很多繁复的画。有些老墙的墙砖被蚀光,一身全是洞穴。油葫芦的家搬在洞穴里,一街的秋天都无忧无虑地唱着。
          闭着眼沿街走,用手一路摸墙,就能摸出那是哪一家。不知是谁开的头,把一些心爱的小东西藏在壁缝里。掉落的门牙或是白齿,有孔的古钱或磨亮的铜元。隔几天夜晚再去摸摸它们,看还在不在原地?摸着毒蝎会哭红了眼,而被蛰的疼痛和心里偷藏的快乐是两回事情。
          墙的脸,人的脸,笑着的满生铜绿的古钱的脸,常在黯色的底子上浮现着,幻成一幅一幅凝定的织锦。生命就是那种只能闭上眼去看的影子,很难描画的。
          墙不会呐喊,只会在时间里作画。一张张在墙的背景下飘过的脸,也像墙的脸,在凝止前,画过许多由皱纹变幻成的神态,刻在我心井的黑壁间,被火烧缺的墙上,不知还留有我多少童稚期快乐的余烬?
    (四)      邻舍有个圆脸的姑姑,连她的名姓也失落了。梦里,她的白脸是窗外的月。她家门前迎着溪,溪两边全是柳树。夏夜,柳丝是些温寂悬垂的睫毛,在月光里睡着。沿溪开着很多野花,缤纷的颜色,也在月光里睡着。
          月亮描出她鬓丝的黑影子仍落在她的白脸上,那脸,和圆月一样温柔。时间睡着。夜是温柔的永夜。要不然,我决不会说出“假如天上一直挂着月亮,该多好……”那谜一样的傻话。后来不久,她的脸便落在火里。东洋的马蹄声是她的葬鼓……时间醒转。人间并无永夜。她的一生是个短促的故事,在我微红带湿的眼里。
    (五)      离开那一类短促的故事,我进入风。
          用生命去丈量道路,春秋的横纹会使人变成斑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历史也许是一口酸菜缸,无数年代里的无数人,都曾被类似黄梅的盐酸浸过。而我是那样的一匹斑马,奔过那许多落花般得人脸,从叹咏的声音里跃起,奔向我自己的命运!所谓悲哀或是一种锻炼。
    (六)      恒常默守孤寂,回到内心井壁中找寻自己,才发现“我已非我”。太多已经沉落的人脸,苔粒般寄生于我的思维,记忆,印象和感觉。而我是古井,黑而深幽的一座洞穴,一无所有却能容万有
          若说“非我即我”,那未免又沾上禅与偈的意味了。
          旅游中,很喜欢深山寺庙倒是真的。至于看那些光头尼僧,反不及多看几眼荒溪上的石头,它们才是千年万古的神,无须在晨钟暮鼓里去习诵经文。
          一直也想有那种焚檀用的小鼎炉。但想总归是想,那样的小鼎炉,至今我连一只也不曾有过。
          三千年的年轮当真弃我如敝履么?午夜梦回时的那一霎潮湿,似乎已有了落处了!黄埃散漫,琴弦断了也罢。此时此刻,呜呼决不再是文言!
    (有节选)注: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节中作者心中浮现出来的是对父亲的印象,作者着意落笔处不是父爱,而是通过父亲的生与死来揭示时间是浪的船,生死是人生必由之路。
    B.三节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追忆中流露出的诸多趣味上,而是把它升华成对人生的回忆,不过这回忆却难真切把握。
    C.四节作者回忆起邻舍的那位姑姑,他对这位姑姑的印象很美,然而却说这美被东洋马的啼声敲碎,目的在于凸显对东洋人入侵的愤恨和控诉。
    D.文章每小节都有一个独立内容,甚至可作独篇,然而又有一个共同指向,即通过对过去生活片断的回忆展示他对人生的感受、理解和反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六段文字聚合而成,并以作者独有的意象和艺术语言,创造了一个现代意味很浓的感情世界,看似散乱,却自有体系,如一部宏大的交响。
    B.文章第一节开头把内心比作一口深井,无数星零的记忆藏于其中,最后一节又说“回到内心井壁中找寻自己”,首尾形成回环照应,结构精巧。
    C.文章精心营造一个沉郁、浓重的气氛和意境,带给人一种沉重感和历史感,使读者能从中享受到悲剧带给人的某种力量感和审美愉悦。
    D.文章对于生死、命运、人生、自然等的理解和对自身的超越性理解,比如“我”和“非我”等哲学思想,其思想基础来自西方现代文化。
    (3)如何理解画线语句“而我是古井,黑而深幽的一座洞穴,一无所有却能容万有”的内涵。
    (4)结合文末关于散文诗的说法,简要陈述本篇被认定为散文诗的理由。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要投诉,首选当然不是3•15了。”在“90后”眼里,3•15已经不再是迅速解决问题的首选途径,平台投诉、各种第三方投诉,①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随着②   ,以及他们日常所涉及的消费领域越来越广,经历过消费维权的消费者比比皆然。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更加重视消费者的投诉,并能够及时处理,毕竟完善的售后服务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忠诚度。
          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途径可以解决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客服团队,以解决客户售前或售后问题,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制定了③  ,在发生退货或事故前提下,优先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年轻人们,更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从商家角度简单概括“要投诉,首选当然不是3•15”的理由,要求用“更”字来表示比较关系,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组卷:7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孟子》      材料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是孔子、孟子、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你如何看待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