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字词书写。
-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教诲
不逊
诘责
fēi组卷:368引用:2难度:0.9
二、选择题。
-
2.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
组卷:1695引用:36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489引用:5难度:0.9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88引用:3难度:0.8 -
5.下面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38引用:2难度:0.8 -
6.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53引用:3难度:0.8 -
7.下列各项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8.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88引用:4难度:0.7 -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组卷:461引用:4难度:0.9 -
10.对下面几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组卷:21引用:2难度:0.8 -
11.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组卷:865引用:6难度:0.7
八、现代文阅读
-
33.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 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 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 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 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 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 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 本文作者苏培成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2)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
(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组卷:559引用:9难度:0.1 -
34.我的历史老师
武亦姝 手机里至今保存着一段完好的视频。那是一场篮球比赛的过程,简单、随意。
视频里,午后倾泻的阳光,给整个画面染上金色。夕阳下的操场,简易的篮球架,两个身影不断地奔跑、跳跃……
画面定格。定格的这张笑脸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她身上似乎没有一个元素与“女性”这个词挂钩--除了脑袋上那条顽皮的马尾辫。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她便颠覆了我对历史老师的传统印象。课堂上,一个奔放的声音说她像扎着马尾辫的男生,她一笑,似乎喜欢这样的赞扬。
与传统的讲台教学不同,她上课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而是走下来拿着合上的课本,慢慢地讲。从北京猿人到探月工程,从战国纷争到苏联解体,一幕幕历史的大戏就这么上演在眼前了。这时候的她,不是一位老师,简直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周围随时凝聚着惊奇的目光。无论何时,她都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配上精彩的见解,除了“女神”一词,我想不到更适合她的词。
有几次在食堂遇到她,竟得以闲聊般地问出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一起吃饭的同学会提出各种国内国外、公元前公元后的问题以及想法,她细致地回答、补充,乃至扩展,总是令人瞠目结舌,然后在场的人便连连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让人十分敬佩的是,她对待历史的态度非常耿直。她会义正辞严地为受到不公评判的历史人物辩护,也会毫无保留地揭露被神化的那些人物。因此,她所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总是丰满且真实的,随时就鲜活于眼前了。数次,她和我们在午休时间讨论历史,直到上课铃响。“喔,要上课了?”回头,触到她一双依然思考着的眼睛。这样的历史是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的。
在相处中,我常常为她对学生的认真与尊重而感动甚至惊讶。记得那次历史知识竞赛过后,获胜组的同学兴奋地向她索取棒棒糖作为奖励,她竟下意识地挠挠头:“明天带来好吗?”第二天,当这事都已被当作无足轻重的玩笑淡忘了的时候,她认真地数了数,将五颜六色的糖果交到我们手里:“应该没有数错吧?”她认真地说,“如果有同学没有拿到,记得让他来拿呀!”大考前,各科的资料和习题不断地砸下来。那段时间,每一次布置作业前,她总会问这些作业会不会给同学们带来太多压力--那关切的神情里,甚至带着些许紧张。作为学生的我,又怎能不被触动呢?
初二开学的时候,我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她短发的样子--她曾说过,自己以前一直是短发。那个在我的潜意识里出现过的她的形象,终于真实地出现在我面前了。
突然觉得,“独特”这两个字不足以诠释她。她是一个多彩而神奇的人,并不仅仅只是一位多彩而神奇的老师。
(1)文章开头写手机里的视频及其定格的画面有何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历史老师有哪些“独特”之处?概括一下历史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天,当这事都已被当作无足轻重的玩笑淡忘了的时候,她认真地数了数,将五颜六色的糖果交到我们手里。
(4)你喜欢文中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组卷:196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