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7 18:0:3
活动一:探究意象享诗意(16分)
-
1.【我来梳理】
(1)“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面是班里第一组同学整理的有关“月”的诗句,请一起完成表格。意象 诗句 出处 情感 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① 《峨眉山月歌》(李白) 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回乐烽前沙似雪,③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我的发现:古诗词中的某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整理古诗词字词时可以用“意象辨析法”。如下面这句诗的意象根据“意象辨析法”可以选出应填入正确的意象是④
乡书何处达?归________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A.燕(主要表示春天的美好)
B.雁(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小永发现有时同一个意象也有不同的意义,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辨析。下面是他对“雨”这个意象的探究,请一起完成。意象 诗句 出处 情感 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①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④ 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借风雨梦境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我来总结】
(4)下面是小金对这次活动的总结,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在梳理古诗词中的“意象”时,我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某种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遨游于诗海,品味一个个别具格的意象,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如鸟雀翱翔于云(xiāo) ______;我们可以仰望烂漫的星空,感受那浩瀚(chéng)______ 澈的天宇。温习知识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真是应(A.yīng B.yìng)了孔子的那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根据词语的解释,填入文中“□”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富有:大量拥有。
B.赋有:具有某一样东西。
②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云(xiāo)
③加点字“应”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yīng
B.yìng组卷:41引用:1难度:0.5
活动二:探秘月食求真知(9分)
-
2.班里要编一期科普月食知识的黑板报,下面是第二组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月食的成因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介绍,月亮本身不发光,是被太阳光照亮的。满月时,若地球恰好走到月亮和太阳正中间,就会挡住照向月亮的太阳光,由此出现月食。
月食一般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地球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背向太阳拖出一个长长的黑影,如果月亮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就是月全食;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是月偏食。还有一类半影月食,由于月球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亮度轻微减弱,不易为人察觉,一般不算公众可观测的月食。
寇文表示,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的时候,但满月的时候不一定都会发生月食。大部分时间,月亮会从地球影子的上方或下方掠过,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一年当中最多可发生3次月食,最少一次也没有。
(选自《新京报》2021.5.24)材料二:
_______
在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这了种月食中,当属月全食最为好看。月全食时产生的“红月亮”主要是因为月全食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实际上“红月亮”随时都可能发生,在平时月亮很低、在地平线附近的时候,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从而有一定几率产生“红月亮”,只不过这时候月亮并不一定是“圆”的,或者发生的时间人们没有注意到。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10.8)材料三:
_________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就特别关注月食,因为有很多重要的天文观测,只能在月食时候做。
古人就是观测发现不同地区月食发生时间不同,才发现时差的。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在征战途中,成吉思汗下令进行一次天文观测。然而结果和计算的并不相同——似乎比计算的结果早了很多。经过耶律楚材反复确认,发现月食发生时间是确定的,但是各地入夜先后却是不同——这也就是现代所谓的时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耶律楚材创立了一个叫做里差的概念,也就是是根据两地东西距离,计算时差的方法。
月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测量太阳的位置。古人发现了一个取巧的方法——他们意识到,月食时候,太阳月亮恰好分居大地两侧。这样只要我们知道月食时候月亮的位置,加上半圈,也就是180度,就能知道太阳的精确位置了啊!历史上提出这个方法的天文学家叫做姜岌。
(节选自公众号(司天灵台》2022.11.25)【读懂关键内容】
(1)小武在编辑时对材料进行了分析,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月全食、月偏食、半影月食都是公众可观测的月食。
B.月食一般发生在满月的时候,一年当中最多可发生3次月食,最少一次也没有。
C.月全食期间的月亮变成了红色,但是不只是月全食时能看到“红月亮”。
D.古人发现只要知道月食时候月亮的位置,加上180度,就大概能知道太阳的位置了。
【设计编排板报】
(2)手抄报的每个板块都有一个小标题,是每则材料内容的概括。请参考材料一的小标题,给材料二、材料三拟个小标题。
材料二小标题:①
材料三小标题:②
【开展科普宣传】
(3)社交平台上对于月食有一些不恰当的说法。请选择下面的一种说法,结合材料中的内容进行科普宣传。
A.月食时出现“红月亮”是不祥之兆,“血月有灾,不能观看”。
B.古人对月食不够重视,认为月亮被食不被食无足轻重,对月食的研究是现代才开始的。
我选择说法组卷:34引用:6难度:0.5
活动五:古代故事我来改(13分)
-
5.小语想把古代故事《黠童子》改成白话故事来讲述,先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研读,请你一起参与。
黠童子
一童子随主人宦游①,从县中索骑,彼所值②甚驽③下。望后来人得骏马,驰而来,手握缰绳,佯④泣于马上。后来问曰:“何泣也?”曰:“吾马奔逸绝尘,深惧其泛驾⑤而伤我也。”后来以为稚弱可信,意此马更佳,乃下地与之易。童子既得马,策而去,后来人乘马,始悟其欺,追之不及。
(选自《智囊•杂智部》,(明)冯梦龙编著)【注】①宦游:外出求官,到处游历。②所值:所分配到的。③驽:劣马。④佯:假装。⑤泛驾:翻车。
【疏通文意我有招】
(1)在梳理这个故事时,小语对其中一些字词的释义产生了疑问,请你帮她解答。字词 问题解决的方法 释义 意此马更佳 查找字典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意:①心意,意图。②怀疑。③意料,料想。④同“抑”。表示选择。 ① 乃下地与之易 联系成语法:易地而处 ② 始悟其欺 课内迁移法:乃悟前狼假寐 ③ 追之不及 字形构造法: =
(手)+
(人)
④
(2)为了让故事更生动丰满,请你一起完成下面这份改写手记。原文 角度 改写(可合理推测当时的语气、神态、心理等) 后来问曰:“何泣也?” 称呼、语气 ①后来人怎样称呼童子才符合古人礼仪?请选择
A.贤弟
B.舍弟。
②请推测后来人说话时的语气并说明理由。童子既得马,策而去。 心理、神态 ③请推测童子当时的心理、神态。
童子既得马,
(3)小语想介绍一下故事的出处,请结合故事内容和链接材料,帮她分析一下这个故事为什么选入《智囊•杂智部》?组卷:12引用:1难度:0.5
活动六:多彩活动我来写(50分)
-
6.走进新的校园,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一项项精彩的活动陪伴着我们的学习生活:艺术节、运动会、劳动课、各学科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总能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请以“这次活动,真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进入初中以来的活动经历,抒发你的感想与体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
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等。
【写作小贴士】
(1)你可以选取让你印象深刻、感受丰富的活动来写;
(2)写作时可以有重点地叙述,并运用恰当的描写,突出最触动你情感的画面;
(3)你可以分享活动带给你的体会和感悟;组卷:1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