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计算传播学是一门利用计算技术和计算能力来实现场景、内容和用户三者最佳匹配的全新的交叉学科。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认知、探讨和建构传播学本身的手段,但是在过去它通常是从研究者主观的、质化的视角出发的。今天,当我们把一种全新的智能要素、客观视角和量化思维加入传播学的研究过程中去的时候,传播学正在以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范式去认知、研究和发展。由于这种传播学新的研究思路与产业变革的方向保持着高度的一致,都是以计算能力作为其核心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全新的传播学研究方向或者分支称为“计算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媒介受众。而要实现精准有效的传播,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手段是必须掌握的研究工具。对于用户而言,我们亟需一种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过滤的方法;对于媒介而言,我们则亟需一种能够将内容产品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在最合适的用户终端上面的工具。过去,媒介机构自身以及媒介监管者充当了信息“把关人”的家长角色,为受众过滤掉了他们认为并不合适的信息。尽管这些方法和工具并未消失,但在处理未来智能媒体时代急剧增长的信息产品时,这些方法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研究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和过滤方法,正是计算传播学的重要时代使命。
计算传播学作为研究智能媒体时代传播规律的新兴学科,在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都有着巨大的价值。首先,它将推动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传统的传播学领域在量化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数据弱点,而这些恰恰是计算传播学的研究能够补足的。计算传播学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旧有传播学研究范式在质化研究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而是将之前研究的精髓理念继承下来,并与新范式下全新的量化手段、计算技术、数据能力相叠加,进而推动传播学走向一个新高度。
其次,它将为新环境下的媒介产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浪潮、持续展开的媒介融合进程以及初现雏形的物联网未来景观,都在推动着媒介产业走向广泛而深刻的产业变革,媒介产业生态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需要学界为他们提供最客观的理论指导和意见结晶。计算传播学所研究的数据化技术、智能化传播、精准化定向等核心问题恰恰是媒介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快速发展将会为产业实践带来最新的理论成果。
再次,它将立足未来为媒介产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过去出版与广电、邮政与电信、计算机与IT技术等分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高校也基本是按照各部门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而媒介融合时代的智能传播是多种媒介生产流程和传播要素的重组和整合,要求媒介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计算传播学由于自身的多学科交叉特点,能够立足传播学,并从新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角度出发,培养更适合智能媒体时代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算传播学以计算能力为其核心能力,目标在于实现场景、内容和用户三者的最佳匹配。
B.计算传播学回避了研究者的主观视角,而将智能要素、客观视角和量化思维加入研究过程。
C.计算传播学推动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其研究思路又与产业变革的方向保持着高度一致。
D.计算传播学展示了传播学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多种视角彼此加以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充分关注计算传播学与传统传播学的区别与联系,在二者的逐段对比中,论证逐层深入。
B.文章首先回答了计算传播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后着重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阐述其巨大价值。
C.文章辩证分析问题,既指出传统传播学在工具、技术等方面的弱点,同时又肯定它研究的精髓理念。
D.文章充分关注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并以其作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播学的建构需要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但过去的研究者对此认识不足,致使旧有的方法和工具捉襟见肘。
B.媒介将内容产品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呈现给最合适的用户,是对传播学核心命题的完美解答。
C.在智能媒体时代,由媒介机构和媒介监管者来筛选和过滤信息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应该找到新的方法。
D.媒介产业的各利益相关方需要计算传播学为其提供理论指引,学界因而也必须关注产业相关方的物质利益。组卷:6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的一场大暴雨,把福建的鸿星尔克带火了。热心网友被鸿星尔克默默向灾区慷慨捐赠5000万元的善举感动,纷纷冲进鸿星尔克的直播间和门店“野性消费”,短时间内带来数亿元的销售额,为这“濒临破产”的运动品牌“强势续命”,鸿星尔克也被网友誉为“国民品牌”“良心企业”。在订单猛增的背后,却是鸿星尔克多款产品脱销、多条生产线几近瘫痪的尴尬现实。网友野性消费的同时也在吐槽它的产品设计土气、品牌低端、跟不上年轻人的时尚。而且鸿星尔克至今仍未摘掉模仿甚至抄袭同行的标签,持续亏损,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实,鸿星尔克曾是国内首家在海外上市的运动品牌,也是国内从成立(2000年)到上市历时最短的运动品牌,在2005年新加坡主板上市时,当年的营收甚至超过了后来的行业老大安踏。2008年北京奥运带动了整个体育市场,鸿星尔克当年营收达到28.89亿。
(摘编自澎湃湃客《财报大揭秘:鸿星尔克是怎么掉队的?》)材料二:
“野性消费”如同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非常事件带来的增长是不可控的,经过爆发期后,企业需要向上打开差异化市场。
近年来,安踏集团持续推动DTC(直面消费者直营模式)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加速电商渠道布局,服装数字化智能工厂投入运营,供应链数智化变革持续推进,快反订单响应时效提高3倍,订单处理效率提升近一倍。安踏集团在产品研发和广告营销两条主线上可谓始终大手笔,2010—2020年安踏每年的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最低为2-3%,最高达5.2%,同期的广告营销投入占比更是维持在10%—13.7%。
多品牌运营是安踏集团的核心战略。2009年,安踏收购了国际品牌FILA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业务,逐渐打开国内高端体育用品市场。安踏从此变身“收购狂人”,开启了大肆收购和多品牌布局之路。目前,安踏集团旗下已拥有安踏、斐乐、迪桑特、斯潘迪、可隆体育、小笑牛等诸多品牌。安踏集团并购的亚玛芬体育收益突破10亿欧元,上半年的毛利及营运成本获得很好改善,中国市场业绩翻倍。安踏业绩引擎FILA品牌目前达到一个相对巅峰,继续向上打开空间有限,若其品牌运作管理能力能复制到权重较小的其他户外专业品牌,可实现多品牌共振共赢。
(摘编自新浪财经《“野性消费”下安踏集团半年收入破228亿元人民币,已超阿迪(中国)》)材料三:
3月18日,李宁发布2021年业绩公报,全年营收规模和经营能力双增长。多年来,李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运动品牌全链条建设,助力体育用品产业实现消费升级步伐,深化“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丰富专业产品体系,融合多元化时尚风格,并透过多品类矩阵及多渠道布局,优化生意模式。以单品牌而言,李宁品牌具有国产运动品牌中最全的产品矩阵,五大核心品类是篮球、跑步、运动生活、健身和羽毛球,作为国内率先搭建成体系化产品矩阵的本土品牌,产品迭代特点突出。在产品打造方面,李宁坚持专业运动和运动生活双轮驱动的理念。2021年,李宁研发费用支出同比提升超28%,达4.14亿元。在运动生活方向,李宁挖掘中国文化和流行文化元素,聚焦年轻消费者热爱的潮流领域,以运动视角表达对中国文化和运动潮流的理解。
在业界看来,当下正是国内运动品牌最好的时代。不过,对于像李宁为首的国产品牌来说,要完成新的蜕变,不只要依靠行业热度带来的东风,更要修炼内功,以效率的全方位提升构建自身的核心经营竞争力,靠“增肌”带来的健康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提升。
(摘编自中国经济导报《李宁营收净利增速领跑行业,提质增效“练肌肉”成秘诀所在》)(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星尔克网络爆红不仅得益于河南灾情提供的客观契机,还得益于网友用热情推上道德高地的品牌人设。
B.创立之初的鸿星尔克在品牌推广和资本运作上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策略和措施,营收规模实现后来居上。
C.鸿星尔克研发投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营收中占比长期偏低,这从根本上使品牌陷入当下发展困境。
D.综观图表1、图表2可知,2008年无疑是鸿星尔克至今营收最辉煌的一年,此后与安踏差距越来越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事件往往能带来行业热度,创造发展契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鸿星尔克等本土体育品牌实现爆发增长,从此走出低谷。
B.安踏集团重视产品研发,同时也十分重视广告营销对品牌发展的作用,通过运营FILA等国际品牌,成功进入国内高端体育用品市场。
C.安踏集团推动经营转型,旗下多个品牌共振共赢,成长为业绩引擎,近十年来,安踏的营收总额强势上升,彰显出雄厚的企业实力。
D.与安踏忽略年轻消费者不同,李宁重视科技创新运动品牌全链条建设,在产品打造上善于挖掘文化元素,关注年轻人运动生活潮流。
(3)在品牌经营方面,安踏和李宁有什么相同的经验可供鸿星尔克借鉴?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品石做人
曾宪涛
小区是新小区,新入住的邻居们还都不熟悉,只能以貌取人。
老孟皮黑,貌丑,便都瞧不起他,甚至爱搭不理。
老孟是灵璧人,来彭城已三十多年。灵璧石天下闻名,被乾隆封为“天下第一石”。老孟虽离开家乡,但对家乡的石头情有独钟,且很有研究,造诣颇深,被圈里人称为赏石专家。
彭城距灵璧很近,当地人都喜欢灵壁石,新居的邻居,不少人都想买块灵壁石摆放家里,所谓时(石)来运转。当知道了老孟的能耐,遂转变态度与他套近乎,想请他帮忙买石。老孟也不计前嫌,来者不拒。
高老师跟老孟一个单元,从没嫌弃过他,态度一如既往,只是对石头不感兴趣。倒是老孟主动找他,要帮他选块好石,说:“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还说了番品石做人的高论:灵壁石无论深埋山中,还是尊坐厅堂,都镇定自若,不卑不亢,豁达从容,宠辱不惊,这也是做人的境界。
高老师年轻,很容易被说动。双休日,两个人开车来到灵璧,老孟领着进了一石农家,满院皆石。
“老主顾来了,有新采的好石?”老孟高喊。
石农看起来跟老孟很熟,忙过来引他们到一块满是泥土的石旁,指着说:“才送来的,看像不像麒麟?”
高老师看半天也没看出麒麟,只看出轮廓像老虎、狮子或什么怪兽。
老孟问价钱,石农道:“老主顾了,别人一万,给你五千,这是块五彩石,稀有,品相质地都强,整好了能值几万。”
高老师不太情愿,心想一个四不像咋值这么多钱?老孟看出他的心思,对石农说:“我们再看看,回头再谈。”
石农便去招呼别人了。待石农走后,老孟对高老师神秘道:“这石头你横过来看。”照老孟的指点,高老师果然看出一只凤,特别是老孟手指的凤头,简直惟妙惟肖。老孟悄悄说:“他是没看出,不然,甭说五千,五万也不卖,玩石头靠的就是眼力!你刚好又有个女儿,这只凤往客厅里一摆,真是没得说了。”
老孟叫来石农,讨价一番,又便宜了五百。高老师对老孟感激又佩服。
石头买回来,清洗打磨,做好底座,往客厅一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只凤凰,谁见了都赞叹不已。
高老师初中时的同学自远方来,还带来个赏石高手的朋友,要去灵璧淘石头。高手一见凤石,先是惊叹,细细端详后问:“什么价买的?”高老师说了价钱。高手摇头道:“不值,石头是动过手的。”指着凤头,“这是人工做出来的。”
高老师一惊:“你看值多少?”
“动过手就不值钱了,权当工艺品吧,也就两三百。”
高老师脸色难看,半晌才说:“回头我问问老孟。”便说了老孟带他买石的经过。高手说:“赏石全靠眼力,他不具备,也不能怪他。”高老师想起老孟也说过眼力的话,他帮好多人都买了石头,难道只自己这块看走眼了?他提出去看看别人家的石头,朋友和高手都同意了。
先去了对门小成家,小成的石头花了三千元。高手看罢也说是动过手的。小成顿时拉长了脸,一块又去看其他几家,没想到高手都说是动过手的。大家就起了疑心,这就不能说是眼力问题了,他们怀疑老孟与石农有勾结。
事后高老师见老孟几次想问,因为有了猜疑,反倒不好意思了。想起他那些品石做人的高论,感觉真是讽刺。
邻居们从此不再找老孟买石,又跟先前一样白眼对他。还说人是相由心生,当初咋就会信他呢?自认倒霉吧!看来赏石要眼力,识人更要眼力。
不知老孟知不知道这事,反正人不找他,他不解释。对别人的白眼,他似乎也习惯了,仍和当初一样,泰然处之。
过没多久,小成带来一位外地客商,熟人介绍的,客商说公司修建花园,需要采购一批奇石,只要石头好,愿出大价钱。小成把他带到家里,没想到客商一眼看中了他的石头,愿出更高的价钱。小成当然答应,又带他来看高老师那块凤石,客商竟出价一万。
高老师想,碰上冤大头了,心中有些不忍,暗捅小成:“我想原价让给他算了,不亏就行。”小成摆手挤眼,事后说:“还有你这样的,愿打愿挨,玩石头全在眼力,咱又没骗他。”
邻居们那些动过手的石头,竟全被客商以高出原价的价格买走了。老孟还是帮他们赚了钱,但大家依然不肯原谅他,因为这不是他眼力的问题。
那以后,高老师一直感觉做了亏心事,对不起冤大头,见老孟就来气。老孟却还跟原来一样,这天在门口遇见,硬塞给他一张报纸。
高老师进了家门才打开报纸,报上刊登一则消息:京都奇石拍卖会,一块酷似凤凰的灵壁石,竟拍出百万天价。他惊呆了,因为照片上的奇石,咋看都是他那块凤石,而拍主就是同学带来的那个赏石高手。
他打电话给同学,同学在电话里说:“老同学,你不也赚了吗?有赚就行,想赚大钱,要有眼力呀!好啦,我叫朋友再给你些补偿。”
高老师冷冷道:“不必!”便挂断电话。他在心里感叹,要看透这世界的人和事,真不知该要有怎样的眼力。
再见到老孟,他就像啥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又想起了老孟那些品石做人的话。
(节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12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灵壁石事件,写了高老师对老孟由最初的信任,到猜疑,再到气恼,最后幡然醒悟,其心路历程清晰可见。
B.文章巧设伏笔,讲究照应。如“赏石高手初见凤石时的惊叹”,就为下文“客商的一眼相中”和“凤石的拍卖”做足了铺垫。
C.和小区邻居们一样,高老师轻易地就相信了“赏石高手”的话,除了反映出他没有眼力外,也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作祟。
D.小说结尾写高老师“又想起了老孟那些品石做人的话”,既回扣标题,点明主旨,也透出他对自己做人处事之道的反思。
(2)小说在“老孟”这一形象塑造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出现“眼力”这个词语,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含义和作用。组卷:9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山中无闲草,认识的都是宝”。它就是大山里的宝贝,外形酷似车前草的见血清。虽说外形相似,①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概括上文段的主要信息,语句通顺,不超过55个字。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入党34年、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坚持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53年的魏德友老人,将继续巡边护边的任务移交给了自己的二女儿魏萍。他还给了女儿三件“传家宝”:收音机、军用水壶和望远镜。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传家宝”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人们对“传家宝”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请结合上述材料,给你的一位或两位长辈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传家宝”的理解、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益华”为写信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