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联盟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神话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成为认知各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的凭据。然而,神话的价值不止于此。除了填补历史文化记录空缺的作用外,神话作为文学的种子,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散见于各类典籍中,体系上略显不完整,规模上也不够宏大,这给中国神话的系统研究带来不便。
          神话是史前先民历史文化的零星记忆。文字出现后,人们把先民口耳相传的神话,记录在不同文献中。这些文献可分为原生性神话文献和再生性神话文献。
          原生性神话文献是指先秦时期最早用文字记录神话内容的文献,其时间上距离神话产生的时间最近,基本上源于口耳相传,以《山海经》保存神话故事最多,其他如《诗经》《楚辞》等文学总集,《穆天子传》《尚书》《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诸子文献中,也不同程度保存了大量神话。这些记录尽管零散,但大致构建了中国神话的基本框架和原型规模。
          再生性神话文献发端于秦汉,至明清一直有出现。从时间和属性上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秦汉时期文献。这一时期尽管已经远离神话产生的时代,但因距先秦较近,仍能约略窥见神话的原貌。对神话的记载,见诸《吴越春秋》《越绝书》《蜀王本纪》等杂史书,以及《论衡》《风俗通义》等子部文献和大量纬书中。这些文献性质不同,摘引神话各取所需,其中有些内容与原生性神话文献吻合,有些则不见于原生性文献。虽则如此,它们对神话的原貌仍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第二类为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文献。这个时期离远古更加遥远,相关记载的文献属性淡化,内容可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文献保存,抄录前代记录的材料,见于《初学记》《北堂书钞》等大量类书。第二种则为中国文学独立之后,依赖于诗歌、散文、词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的繁荣,将神话作为题材的各类文学创作。它们为中国神话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为古代神话的再生创造了繁花似锦的园地。
    (摘编自宁嫁雨《神话,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材料二:
          神话的作用,首先是净化。按尼采的说法:“神话的光芒所到之处,希腊人的生活就被照亮了,否则他们就生活在黑暗之中。”有人进一步说明,希腊神话的内容和材料与别的民族没什么不同,只因他们净化过愚昧丑恶的部分,便成就了诗化的神话。神话的另一作用,是启示和教谕。在这方面,中西神话有着相似之处。柏拉图就让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无比准确地说出了神话诗人的作用:“当你遇见赞颂荷马的人,听到他们说荷马是希腊的教育者,在管理人们生活和教育方面,我们应当学习他,我们应当按照他的教导来安排我们的全部生活,这时,你必须爱护和尊重说这种话的人。”
          中国古代神话,尽管看起来散碎,却也同样参与了家国的教化,让一群自然聚居的人,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文明共同体。如同古希腊在荷马和赫西俄德的教导下形成了他们独特的nomos(民俗,宗法,法律),中国古代神话经过那些以某种好为目的的重述之后,中华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谣俗”(《史记•货殖列传》用词),这是渗透到我们血液里的东西一细心一点,从这些谣俗里,大约能看出这共同体的性情、生活方式乃至命运。
          神话的信息,始终流淌在人们的血脉里,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摘编自黄德海《我们有责任来重述古代神话》)
          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一定绕不开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上古神话就是蕴含并传承中华民族核心文化观念的宝库。但这些承传近万年的神话传统,在时间的长河中历经荡涤,呈现出深邃丰厚的面貌,因而要讲清楚上古神话并非易事。
          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一方面讲出来的内容要让当代人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写出来的神话要让传统文化传得下来。《诸神纪》用谱系的逻辑来行文布局,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找回典籍叙述的“语境”。比如严优认为神农氏与炎帝是两个神/人,因此她把神农尝百草放在创世神祇的序列,而把炎帝放在古帝王序列。她把:伏羲、神农、女娲列为三皇,并且给出了黄帝、燧人氏、祝融不宜列入三皇的理由。历史上复杂纠葛的“三皇五帝”问题,在《诸神纪》里得到了清理,观点虽为一说,但合情合理,符合当代语境。
          在内容为王的当代文化市场,并不是任意抓取一不古代文化意象就能成为一个优质IP,真正的文化创意必须植根于文化“传”“承”的土壤中。中国古典神话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神话IP”,但是怎样使之发光发热,是一个难题。讲好中国故事,必定要讲透其中的精神气韵,讲清楚内里的价值观念。在神话重新成为文化热点的当代,《诸神纪》这样的尝试非常宝贵。尽管其架构、书写、文化考证等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局限,但就“中国神话重述”这个课题而言,《诸神纪》算得上高分答卷。
    (摘编自张多《中国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需要文化创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有助于认知各民族的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B.神话是史前先民对历史文化的自觉记录,对个人、社会具有净化、启示和教逾谕作用。
    C.文字出现后,被记录在不同文献中的神话,可分为原生性神话和再生性神话两大类。
    D.《诸神纪》清理历史上复杂纠葛的“三皇五帝”问题,虽为一家之言,但符合当代语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散见于多种典籍,虽不像西方神话那样体系完整、规模宏大,但同样参与了家国教化。
    B.秦汉时期文献中摘引的神话虽大多不见于先秦原生性神话文献,但仍有助于补充神话的原貌。
    C.中国文学独立后,多种文学体裁将神话作为创作的题材,为中国神话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D.从受中国古代神话影响而形成的“谣俗”里,大约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性情、生活方式乃至命运。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A.汉代乐府诗中有大量神话题材内容,如《古诗十九首》中关于牛郎织女、王子乔的神话描写。
    B.李汝珍的《镜花缘》,大量采用《山海经》的材料,另起炉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学神话世界。
    C.中国文学扛鼎之作《红楼梦》,全书由僧人所携下凡的那块通灵宝玉所贯通。
    D.《山海经》中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兽”的离奇记载,故魏晋时期寻求不死药之风盛行。
    (4)材料二说“神话的信息,始终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请试举两例先秦神话加以说明。
    (5)如何更好的发掘古代神话的当代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花草束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草束”。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岁了。除了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柳鹂。儿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节时才回来与他们团聚。他们喜欢安静,退休前和退休后一个样,院门常关。但只要他们一出门,见着街坊邻居,总会主动打招呼,客客气气的。他们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但院门两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时令换进换出,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绿梅或白梅。他们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缸花草,轮流着让花草出来陪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院内靠门两侧的墙根下,栽了许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牵牛花、爬壁虎之类,再用细麻绳拴在院门顶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间,让柔藤顺着绳子爬到门楣上,变成一座花草牌楼,好看。春有金黄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牵牛花,有红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佛铿然有声。
          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鹂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台的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鹂 55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65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
          人们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他饰《碰碑》中的杨老令公、《打渔杀家》中的萧恩……,《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头彩”。可他的儿子却坚决不学戏,而想好好读书,将来去造飞机造火箭。儿子被他骂过打过,但倔犟如故,有几句话就最让高振宇伤心:“爹,成一个角比成一个科学家还难,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妈给的‘饭碗’,还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妈就没成。我不是学戏的料,天下也没几个是!您不要轻易带徒弟,别害了人家。”
          现在儿子在大西北的一个特殊单位工作,已经是总工程师了。
          高振宇真的没有带过徒弟,也不接待上门来求教的同行和戏迷。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可心里老觉得对不起人,就让院门两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唱上一段,聊作补偿。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凌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哼几句而已。
          处暑后,天气变凉了。
          高家院门两旁,分放着一缸雁来红、一缸白菊花。门楣上爬满了清脆的藤叶,一朵朵直立的牵牛花,红红紫紫,还有白色的,开得很热闹。
          巷子里的人,发现天刚亮,就有一个穿西装的中年汉子,安静地坐在高家花缸边的绿色木靠椅上,上身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起耳朵听院里的声响。
          这个人没有谁认识。
          院里传来录音机播出的京胡声,高振宇唱道:“恼恨那吕子秋行事可恶,恨不得插双翅飞过江河。船行到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我的儿为什么撒了篷索?”接着,高振宇变了哭腔:“啊……桂英儿啊!”
          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汉子忙站起来,摆摆手,又深鞠一躬,然后再坐下听。
          高振宇反复唱了三遍,才停住。
          中年汉子站起来,朝挤在巷道里的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飘然而去。
          第二天早晨,中年汉子又来了。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极为凄惨悲凉,也是唱了三遍。
          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门口,就为听高振宇的“哭头”。
          那个中年汉子没有来。高振宇也没有打开录音机,没有唱“哭头”。
          又过了些日子,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戏码是《打渔杀家》《碰碑》《四郎探母》。海报上还贴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两个早晨来听戏的中年汉子!
          巷子里立马欢腾起来。
    “景老板肯定是来请教‘哭头’唱法的。”
    “那么,高老板怎么不开门迎客?”
    “高老板并不失礼,门上有花草柬,门边有花草陪客。”
    “买票去!听景老板的‘哭头’,等于是听高老板的‘哭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社会环境和“花草柬”的来历,为下文作铺垫。
    B.“院门常关”“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表现了高振宇孤僻高冷、落落寡合的性格。
    C.景金石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演出的情况如何,文中以留白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D.小说结尾人们的议论,揭示高振宇不开门迎客却不算失礼的原因,照应开头。
    (2)关于文中高振宇要求儿子学京剧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了高振宇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京剧艺术能够代代传承的期望。
    B.儿子的话,强调了走京剧艺术之路的不易,要成“角”得有天分,能吃大苦。
    C.儿子对学戏的看法,虽令高振宇伤心,却也成为其不带徒弟的原因之一。
    D.小说补叙高振宇要求儿子学京剧的情况结,在结构上具有承上下作用。
    (3)小说详细描写了高振宇唱“哭头”的情形,这对人物塑造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聂森是“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歪脖柳,是我从微山湖大堤走向微山湖的一个渔村时的惊奇发现,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柳枝变绿了,天空蔚蓝蔚蓝的,微山湖泛起了涟漪。
           此时,正值早春,两来前还飘过一阵小雪,微山湖还结着薄冰,①               ,但吹了一天一夜的西南风,突然像吹跑了两三个月的时光,下子进入了懒洋洋的、只想睡觉不想干活的春困季节。天气骤热,人们不敢脱掉棉衣,再来场大冻,就会得感冒。
          可是,②             。我发现了一棵从路边伸向微山湖的歪脖子老柳树,柳树上,有隐约的生机萌发,如一团幻觉的轻烟。近前抚弄,手里竟是转青的枝条,枝条上钻出绿豆大小的嫩芽,这春的苏醒,逗引出我少年时的痴想……此刻,虽然还是寒天冰地,但在柳树枝头露出的淡淡如烟的青色,让人喜悦。我想等到桃杏刚刚红了枝条,杨柳那悠荡的长丝上就很轻快地吐出了一点点的鹅黄,继而,一片片、一团团化作满空飞絮,③         ,扑打着湖水,且不说编柳帽、吹柳笛的无限乐趣,单就这“三月雪”,就足以陶醉,牵动人满怀思绪……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将画波浪线的散句改写成整句,要运用排比和修辞的手法。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的“汉语盘点2022”活动,揭晓了2022年年度字词。其中,“稳”“党的二十大”“战”“俄乌冲突”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汉语盘点”活动已连续举办17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同时,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也在火热进行。2022年日本年度汉字为“战”,马来西亚、新加坡年度汉字均为“涨”。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