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小青在搜集资料时,阅读了央视新闻的众多文章,但他对以下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有疑惑,请你帮他确认完全正确的一项( )
名词 ①屏(píng)障 ②帐蓬 ③气概(gài) 动词 ④酝酿(niàng) ⑤附和(hè) ⑥吟(yíng)唱 形容词 ⑦殷(yīn)红 ⑧妥贴(tiē) ⑨称(chèn)职 成语 ⑩姗姗来迟 ⑪以身作责 ⑫锋芒毕露(lòu) 组卷:35引用:1难度:0.9 -
2.小青在参观完党史博物馆后,心情激动地书写了读后感,其中有几个词仍需斟酌,请你帮她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ㅤㅤ翻开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其中最为______的篇章,它清晰地______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脚印:百年来对复兴道路的上下求索、百年来对科学真理的______。这一百年来,我们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______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一百年来,我们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不断书写时代篇章——究其根本就是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组卷:60引用:1难度:0.8 -
3.小青在图书馆中查阅相关史料时,看到了一段旁批如下:
ㅤ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①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中华民族低潮时有慷慨悲歌之士毁家纾难,力挽狂澜;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甲】他们叫黄文秀,叫刘传健……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时代发展的脊梁,【乙】他们是最有敬业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时代英雄。
ㅤㅤ李大钊当年在《晨钟报》创刊号上这样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当雏鹰哺于巢穴,昂首观天之时,它已酝酿振翅九霄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它已蓄积驰骋天下的梦想。②回望百年团史,中国青年面对不同的困难,都展现出了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舍我其谁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丙】③通过了解青年英雄们的事迹,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④我们不仅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更要展现出青年的朝气。【丁】擎着百年炬火,走在历史交会的时刻,让我们追随英雄的脚步,祛除浮躁和骄傲,摒弃旁门左道,坚定目标,敢于担当,努力拼搏,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1)以下是文段中摘出来的语句,表达清晰无误的一项是
A.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B.回望百年团史,中国青年面对不同的困难,都展现出了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舍我其谁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C.通过了解青年英雄们的事迹,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D.我们不仅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更要展现出青年的朝气。
(2)阅读摘抄时小青发现文段语意表达有缺漏,于是补写了“现在,不少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这句话,请你帮她考虑一下放在哪一处最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组卷:25引用:1难度:0.8 -
4.班级需要为此次“家国情怀”活动拟写一副对联,受旁批文字的鼓舞,小青决定以“赞美英雄”为主题来撰写,请你帮他挑选最恰当的一组( )
①猛虎狂啸山林震神州
②胸藏万卷科技谱新篇
③心怀赤诚炎黄拓寰宇
④满腔碧血染将天地红
⑤少年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一片丹心映照江山秀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卷:81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表述与写作。(56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长江通讯社”为电头撰写一则短消息,题目自拟。
ㅤㅤ材料一:近日,多人发现长江罕见江豚,它们成群出现。3月25日当地相关部门在长江东荆河口连续跟拍到江豚浮出水面,初步判断这个种群约有4~5头。
ㅤㅤ材料二:近2年多来,人们陆续在长江多个河段,拍摄到了河豚的身影,说明了这是长江生态好转的表现,也说明了长江生态保护举措效果显著。
ㅤㅤ材料三:保护长江江豚,是在保护长江整个生态链,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餐桌安全。
ㅤㅤ材料四: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我国多年前就开始在长江部分河段实施禁渔,以及组织渔民上岸。2017年,国家将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ㅤㅤ材料五:2012年长江江豚考察结果发现,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只有500头左右,而且年均下降速率为13.7%,呈加速下降。这份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ㅤㅤ要求:
①文字简明准确,符合消息文体要求;
②标题居中、占一行,正文字数不超过200字。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ㅤㅤ小青读初三了,学习越来越紧张,一家人出去散心,路边看到一个乞丐,小青就在乞丐的碗里放了一个硬币,看着乞丐肮脏的样子,母亲悄悄对小青说:“你努力读书,就是不要变成这个人的样子。”小青却说:“我努力读书,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没有‘这样的人’。”父亲听到了母子二人的对话,说:“孩子,读书是为了在路上见到一个这样的人,会用怜悯的目光看待他们,而不是一脚把他们面前的碗踢走。”
ㅤㅤ读了上面这则材料,关于“学习的目的”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回忆过去的时光,写下你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组卷:2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