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2019)必修1《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2023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7/13 8:0:9

一、选择题

  • 1.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574引用:36难度:0.7
  • 2.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的质量达到40g,在此过程中其所增加的有机物质量主要来自于(  )

    组卷:8引用:5难度:0.7
  •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被还原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组卷:2引用:5难度:0.7
  • 4.将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的叶绿体,分别置于含不同蔗糖浓度的反应介质溶液中,测量其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绿素含量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40引用:7难度:0.6

三、解答题

  • 13.将绿萝置于密闭的培养箱内进行黑暗处理后,上午6时将培养箱移至阳光充足的室外,日落后再对培养箱进行黑暗处理。测得一昼夜密闭培养箱内O2和CO2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萝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H]的消耗场所分别是
     
     

    (2)8时绿萝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若8时和17时的温度相同,则8时的光照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时的光照强度。
    (4)24时绿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判断的理由是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14.回答有关绿色植物物质转化和能量代谢的问题。
    巨桉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采集新鲜凋落的巨桉树叶,与土壤混合后置于花盆中,将菊苣种子播种其中,出苗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见表。如图是叶绿体内部分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分组 凋落叶含量
    (g/盆)
    植株干重
    (g/10株)
    光合色素含量
    (mg/g)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C5羧化形成C3效率
    (μmolCO2  /m2/s)
    甲组 0 7.78 2.74 9.77 0.040
    乙组 30 3.60 2.28 7.96 0.040
    丙组 90 1.14 1.20 4.76 0.028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2)针对该研究,下列实验步骤中可选用的步骤是
     

    ①称取一定量的新鲜凋落巨桉树叶。
    ②称取每组菊苣的干重。
    ③称取一定量的灭过菌的土壤。
    ④在混合后的土壤中每组放入等量的菊苣种子。
    ⑤将甲组放在黑暗中,乙组丙组放置在不同的光照下,三组的温度均适宜。
    ⑥定时定量的浇水。
    (3)光合色素的含量和C5羧化形成C3效率分别可影响图中
     
    (A/B)处和
     
    (A/B)处的反应。
    (4)据表分析,乙组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丙组的原因可能有
     
    。(多选)
    A.乙组的酶含量高于丙组
    B.乙组的光合色素的含量大于丙组
    C.乙组的细胞呼吸效率高于丙组
    D.乙组的C5羧化形成C3效率高于丙组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巨桉凋落叶释放的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对菊苣幼苗的光合作用及其生长有
     
    (促进/无影响/抑制)作用,试结合表中数据从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组卷:30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