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2021年同步练习卷(17)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

  •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为了(gōng gòng)
     
    弟弟上大学,他不分zhòu yè
     
    地辛苦劳作,cǎi sāng
     
    喂蚕,yún tián
     
    插秧,用(zhì zì)
     
    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当他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时,我内心不禁泛起点点涟(yī qí)
     
    。这是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组卷:67引用:2难度:0.9

选择

  • 2.“童孙未供耕织”中带点字正确解释是(  )

    组卷:824引用:2难度:0.7

选择

  • 7.课文回顾。
    三首诗歌都描写了
     
    ,不同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
     
    ,《稚子弄冰》写的是
     
    ,《村晚》写的是
     

    虽然三首诗歌描写的场景不同,但表达的感情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
     

    组卷:106引用:2难度:0.7
  • 8.课外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
     
     
    ”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组卷:68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