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1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填空题。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晓雾将             
     

    (2)略无处            
     

    (3)鸢飞天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组卷:51引用:3难度:0.8
  • 2.解释下列句中“绝”的意思。
    “绝”
    沿溯阻绝 绝𪩘多生怪柏 猿则百叫无绝
    (1)
     
    (2)
     
    (3)
     

    组卷:184引用:8难度:0.8

二、对比阅读。

  • 3.阅读《三峡》,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不见
     

    ②虽乘御风
     

    势竞上
     

    ④望峰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组卷:3引用:1难度:0.9
  •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两文作者分别是北魏地理学家
     
     
    (时期)梁文学家吴均。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天下独
    B.哀久绝/蝉则千不穷
    C.虽乘御风/猛浪若
    D.非亭午夜分/富阳至桐庐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峡》中概括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②《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你最喜欢两文中的哪一个画面?试从用词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5)两篇短文都描写了猿声,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组卷:35引用:3难度:0.6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B.不以 疾:快
    C.黄牛山 迳:经过
    D.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先总括三峡概貌特点,然后按时间顺序依次分述四季特点。
    B.甲文巧妙借视觉再现三峡秋日叶落,水瘦山空的特点。
    C.乙文篇末引用行者之谣,突出长江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
    D.两篇选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形如人负刀牵牛。

    组卷:19引用:1难度:0.9
  •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晓雾将
     

    ②夕日欲
     

    ③夏水襄陵
     

    属引凄异(
     

    ⑤虽乘御风(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两篇文章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中寄托着作者的情怀。请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三峡》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26引用:2难度:0.6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崔嵬,重者凝立,皆环梁遮囿。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秘,自然拗怒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乘御风(
     

    引凄异(
     

    群磥砢所挡秘(
     

          ④两宿焉(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三峡七百里中 水来华顶
    B.𪩘多生怪柏 哀转久
    C.每晴初霜旦 此会合
    D.渔者歌曰 以爱瀑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5)(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组卷:558引用:3难度:0.6
  • 8.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然十二峰者不可
    王命急宣
    日,天宇晴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
    (4)甲乙两文段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简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组卷:14引用:3难度:0.6

三、文言文阅读。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囊: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①略无处(
     

    ②属凄异(
     

    ③二人对
     

    ④越钱塘,长江(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王命急宣/以为死,或以为亡
    B.渔者歌曰/温而知新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之死,有子存焉
    D.乙翁欲扶/已而细柳军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何景象。
    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组卷:14引用:1难度:0.6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时苏轼知徐州。②云龙山人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③扉(fēi):门。④陂(bēi);水边。⑤傃(sù):向,沿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立于陂田 (
     

    ②甚驯而飞  (
     

    (2)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两文都写了四季的景色,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组卷:26引用:2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王命急宣
     

    ②虽乘御风
     

    既而渐近
     

    ④则玉城雪岭天而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 往来而不
    B.其千二百里 又何
    C.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千里
    D.湍绿潭 吴广爱人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三峡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C.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颜色好看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D.《观潮》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潮水,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①陈述古密直:即陈襄,北宋官员,字述古。密直是枢密直学士的简称。②知:主管。③的:确实,真正。④绐(dài):欺骗。⑤至:非常,极其。⑥祠:供奉。⑦谕:告诉。⑧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⑨阴:暗地里,暗中。
    (1)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两处)
    某 寺 有 一 钟 至 灵 能 辨 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不见 曦:
     
    ②夏水 襄:
     
    多趣味 良:
     
    引凄异 属: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述古乃绐
    B.使人迎置后阁祠
    C.不为盗者摸无声
    D.祭讫以帷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5)(乙)文陈述古智辨盗者,是因为他抓住了盗者怎样的心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描写出偷盗者摸钟时的心理活动。

    组卷:28引用:2难度:0.6

三、课内阅读。

  • 3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 (
     

    ②虽乘御风(
     

    引凄异(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势之急,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7.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
     

    王命急宣
     

    ③素绿潭
     

    ④哀转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本文从四个季节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三峡?结合文章说说喜欢的原因。

    组卷:7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