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家航天局4月24日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
          火星车的征名活动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2020年7月4日至今年3月29日,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了本次活动。评委会共收到有效提名39808个,经过初审,遴选出弘毅、哪吒、赤兔、祝融等10个名称,再结合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意见,最终确定了“祝融号”这一名称。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管。《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如“嫦娥”“墨子”等。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了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以火神的名字命名我国第一辆火星车,正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亦属创举。火星探测的关键环节非常多,需要实现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祝融号”公布名字的这一天,也正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微博航天”发布视频回顾了中国航天的许多重大事件。从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升空,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再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一幕幕画面令人心潮澎湃。古人追逐的飞天之梦,终于在时间的见证下渐成现实,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65年风云岁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铿锵前行。2021年,中国航天再度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实施阶段,未来“太空家园”不再只是幻想。
    (取材于中国青年网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车命名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致,都是由航天局专家精心拟定。
    B.人类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等行动,将由我国的“祝融号”首先完成。
    C.“祝融号”对行星际探测的尝试,是在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后实现的。
    D.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第65个年头,我国将于今年完成空间站的建设。
    材料二
          想知道“祝融号”火星车是什么,得先从“天问一号”说起。
    “天问一号”是我国成功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由一台环绕器和一台着陆巡视器组成。它们一个负责在火星高空环绕,一个负责登陆火星地表巡视。“祝融号”火星车便是着陆巡视器的主体,换言之,它就相当于一个“巡视员”。
    “巡视员”是如何登陆到火星的呢?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乘坐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踏上了火星探索之旅。今年2月10日,它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下一步是选定可以降落的位置,择机“泊车”。届时,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将会分离,后者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便会从着陆平台上驶下来,正式开启它的巡视工作。
          为了探索火星上的奥秘,这位“巡视员”做足了功课,带足了装备。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6种荷载,让它可以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并将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回传给祖国。
          火星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高达1.85米、重约240公斤的“整视员”;必须能够上山下坑、自如行走才行。好在“祝融号”火星车上下前后都长了“眼睛”,有的是导航相机,有的是避障相机,能发出各种指令规划路径。“脚”也很灵活,每个轮子都可以正负九十度转弯。掉到坑里了,前面两个轮子还能变成“手”,帮助自己从坑里爬出来。
          火星车采用的是太阳能动力。不过,火星距离太阳较远,因此“巡视员”身上的太阳能帆板吸收到的光能较弱,加上经常出现的风尘天气,对火星车的能量供应提出了挑战,但“祝融号”可以实现自我调节。天气好时,努力工作;通到沙尘天气时,就进入最小工作模式;遇到重度沙尘天气时,便自主断电休眠来保护自身仪器,免受恶劣天气的损坏;天气再度转好时,又会被自动唤醒。针对火星上空气稀薄又寒冷、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我国研发出独特的气凝胶保温与相变保温系统,足以让“避视员”抵御火星夜间的低温。
    (取材于《湖南日报》相关文章)(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融号”火星车负责登陆到火星的表面,完成巡视的任务。
    B.“天问一号”进入到环火轨道之后,成功捕获到了火星信号。
    C.“祝融号”的装备辅助其进行地表、大气等方面的探测工作。
    D.“祝融号”能够与地球建立联系,传输收集到的数据和照片。
    (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融号”能依靠导航、避障等功能在不平整的火星表面行走。
    B.火星距太阳远,因此太阳能并非“祝融号”最主要的能源种类。
    C.自我调节、模式切换能够让“祝融号”更好地应对火星的沙尘。
    D.“祝融号”采用特殊的保温系统,能使其抵御火星夜间的低温。
    材料三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揭开我国地外行星探测新篇章,到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首次拍摄火星高清影像……短短10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天问一号”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多个新突破。
          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想象的星球。对火星等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火星是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此次实现火星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实地探访,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祝融号”将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迈开脚步进行科考。世界上有10个已成功的火星着陆器或火星车,只对很小的区域进行过详细探测,目前只有“好奇号”“洞察号”和“毅力号”还在火星表面继续工作,它们的探测区域大多集中在火星南部高地,而“祝融号”将在北部平原展开探测,这将会对人类全面理解火星的演化进程做出重要补充。
          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着陆火星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在仅有五成左右成功率的人类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着陆是失败率最高的阶段。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再加上十多分钟的通信延迟,“天问一号”经历了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9分钟”,毫发未损过关,让人惊叹。这背后,是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卓越创新。
          如今,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脚踏实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取材于《人民日报》相关文章)(4)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在9个多月的时间内,从发射到运行,完成了多个挑战。
    B.“祝融号”独占火星北部地区,其探测结果对人类了解火星意义重大。
    C.“祝融号”顺利实施探测任务后,就共有四个探测器在火星地表工作。
    D.火星着陆时最容易出现问题,这一阶段的成败影响探测任务的成功率。
    (5)光明网发表评论称:“新时代背景下,‘祝融’这一名称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祝’表达一种对于中国航天的祝愿。‘融’体现融会、协作。”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与“祝融号”相关的具体内容,阐释“祝融”这一新的内涵。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班氏姑其佼佼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俄出守顺德【2】,问所以守顺德者,于鳞曰:“晨兴坐堂,属吏考计,延见乡老,问疾苦,为兴除,脱若承蜩矣。”于鳞皓皓自濯洗,勤于大要。居久之,政声流通三辅。于鳞尝蠲马牧地【3】垂三千金,留永济仓粟,毋灌输京师,以饷戍卒。于鳞又谓:“京师仰东南饷,不时至,而燕、齐、汴、赵边河百里而近者,毋出赋钱,皆赋菽粟,浮于河,达京师,缓急一策也。”时颇是之。
          寻擢陕西按察副使,视其学政。于鳞谓:“陕,古西京也。先朝士大夫北地外,多阳浮慕古文辞,而时离之。”亡何,其乡人殷中丞来督抚,以檄致于鳞,使属文。于鳞不怿曰:“文可檄致耶?”会其地多震动,念太恭人老家居,遂上疏乞骸骨,拂衣东归。
          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东眺华不注,西揖鲍山,曰:“它无所溷吾目也。”无何而太恭人捐馆,匍匐还里,不胜毁,病困。久之,小间,寻暴心痛,一日卒。年五十七。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王子曰:世能名于鳞,莫能名于鳞所以其旁睨【4】千古。或谓其声不畅,实位不配望,寿不竟志,以为恨。夫漆园、玄亭【5】,杜门著书而生,寥寥者岂一于鳞也?呜呼!何恨哉?
    (取材于《沧溟先生集》)注释:【1】李于鳞母亲张氏,被尊为“太恭人”。【2】顺德:河北顺德府。【3】马牧地:地名。【4】旁睨:傲视。【5】漆园,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这里代指庄子。玄亭,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住所,这里代指扬雄。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鳞其华而裁其衷 摭:选取
    B.鳞尝马牧地垂三千金 蠲:免除
    C.寻陕西按察副使 擢:提拔
    D.于鳞不 怿:生气
    (2)下列对句中“于”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纪述之文厄 于:从
    B.以求当古之作者而已 于:被
    C.勤大要 于:对于
    D.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 于:在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 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
    B.班氏姑其佼佼者耳 (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
    C.脱若承蜩矣 像蝉一样脱身而去
    D.它无所溷吾目也 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于鳞幼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但他读书认真勤奋,痴迷古文辞。
    B.李于鳞感慨先朝北地外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只是表面仰慕古文辞。
    C.文章记述李于鳞对母亲情感深厚,母亲逝后他伤痛过度抱病而终。
    D.文章结尾作者对李于鳞在世没有真正完成大志,深表遗憾和痛心。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6)作者说李于鳞“旁睨千古”。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组卷:8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1)请解释“弘毅”和“斯文”的含义。
    (2)请说说以上材料中包含了古代士人怎样的使命感。

    组卷:8引用:4难度:0.6

三、本大题共5题,共25分。

  •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2)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组卷:24引用:3难度:0.5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 12.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组卷:43引用:9难度:0.3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37引用:1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