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9年单元测试卷(湖北省荆州市)(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5难度:0.9 -
3.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产生的污染物之一“碘-131”,其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组卷:39引用:12难度:0.9 -
4.如表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 分子间有间隔 组卷:86引用:6难度:0.7 -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
组卷:123引用:29难度:0.9 -
6.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37难度:0.9 -
7.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组卷:671引用:25难度:0.9 -
8.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 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2难度:0.9 -
9.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27.观察A、B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A、B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2)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思考:比较/对比①冰 ②水 ③水蒸气中分子的特征和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相同,用“①=②=③”表示;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 F.表达与交流
(4)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
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A.B.
C.
D.
(5)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6)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
(7)关于通电分解水试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8)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文字表达式组卷:26引用:13难度:0.3 -
28.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由
(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无色溶液可能由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的有沉淀产生,过滤后溶液仍为红色.由实验现象可推测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1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3.3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卷:27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