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西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共60分)
-
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行星A、B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2.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1~3小题。
与地球相比,天体A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有( )
①质量较小
②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距日较远
④体积很小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3.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利用地球表面建造的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再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比邻星。据此完成4~5题。
“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60 -
4.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3~4题。
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5.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据此完成下面3~5题。
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题,共40分,31题22分,32题18分)
-
31.能源消费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是能源利用的必然趋势。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
材料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年)。
材料三: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的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3)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组卷:7引用:5难度:0.6 -
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00m口径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交了研究观测计划。如图为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
(1)贵州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那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成因是该地区分布大量的
(2)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具有特征
(3)喀斯特地貌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下面关于喀斯特地貌区叙述错误的是
①由于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易漏水,所以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地下水丰富,某些矿物质含量高。
②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④地形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使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4)“天眼”的选址不仅仅考虑海拔条件还有地貌的要求,1994年“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爷爷和他的团队在391个候选区进行了漫长的实地考察,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地,你认为选址在此处的原因有哪些?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