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银川六中高考语文四模试卷
发布:2024/11/23 4: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从小说、戏剧、音乐到美术、电影、电视,从传统文艺到新兴网络文艺,各门类各品种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1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便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观众盛赞这部“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儿”的电视剧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新时代的火热实践,感受时代风气的变化、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与时代发展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文艺界掀起了一股现实主题创作热潮。扶贫、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在新时代备受群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文艺作品中都有生动表现,“接地气”“真实”等成为群众评价作品时的高频词。
文艺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真实地描绘了生活,真实地传递了群众心声,自然就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感动源于真实,而真实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做到的,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实现的,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就能再现的。只有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近年来,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演出慰问、结对帮扶。在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中,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里,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腻,感受更加真切,创作态度更加踏实。而这一切最终凝聚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成为新时代的画像和标识。
在作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书40万余种、童书4万多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演出市场持续繁荣,从2016年到2019年,国内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场次从230万场增长至296万场,国内观众从11.81亿人次增加至12.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超过7亿人次。文艺创作生产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今天,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质量、风格、品位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舞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生活的热土更加滚烫,文艺文化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收获期。
(摘编自《与时代同行 为人民抒情》,《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中国的伟大变革成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主题、灵感的来源,掀起了文艺界的现实主题创作热潮。
B.感动一定源于真实,文艺创作者不能只坐而论道、闭门造车,而要熟悉生活,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
C.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创作态度最终凝聚在层出不穷的优秀之作里,为新时代的标识、画像。
D.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背景,为文艺创作生产的作品创作、质量提升,创作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十三五”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引出文艺创作话题。
B.第四段列举系列数字,佐证了“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的观点。
C.全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进行说理,说服能力强。
D.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行文,逻辑清晰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十三五”时期,随着文化艺术产业的逐步发展,我国文艺创作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B.电视剧《山海情》的成功说明,只要在作品中融入“接地气”“真实”等关键词,就能创作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
C.文艺作品需经过艺术的加工,辅以对时代的真实反映、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对群众心声的真实传递,最终才能够触及人的灵魂。
D.新时代倡导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这其中的要求与本文所论述的“真实”“为人民抒情”有着较高的契合度。组卷:12引用:4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指的是数字货币,EP指的是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此次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在功能、属性上与纸币相同。商业银行对央行提供100%的准备金,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等额的数字货币,再由商业银行对居民兑换数字货币,保证了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架构的完整性。
--摘编自百度材料二:
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6年至2019年间已经取得了97项专利,2020年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在美欧等国还在犹豫是否要加入之际,中国央行率先领跑,无疑也有助于在这场竞赛中取得主动权。
为什么要发行DCEP?
从货币系统进化论看,数字货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使用DCEP法定货币构建一个理想的虚拟交易环境,免去纸钞和硬币的发行,省去货币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
纸币和硬币具有易伪造、难统计、匿名不可追溯等缺陷,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货币的追踪,对实名钱包还可进行挂失。此外,通过对数字货币相应数据的验证和交叉比对,能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撑。
目前无论是商业银行支付还是互联网支付,它们都依赖于账户耦合模式,而从根本上将纸币和数字货币对等,可以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有利于人民币的线上流通和国际化。
货币系统具有颠覆世界格局的力量,在2019年发布Libra(Facebook发起的加密货币项目)时欧美各备国惊恐的举措就可见一斑。率先占领数字货币的高点,是维护本国货币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的必要策略。
--摘编自腾讯网《新冠疫情之下的数字经济》材料三: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苏州、深圳等地的一些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进行过测试。很多网友以为这跟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没啥区别,其实这是对数字人民币的误解。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数人民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本质一样,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其实只是法币的支付通道。
数字人民币有自己的专属APP--数字人民币APP,而且这个APP据说用起来非常方便,上滑付款,下滑收款,右上角扫码付款。有被抽中的体验者还表示:“输入密码后有个人民币图案两百块飞出的动作,感觉很好玩,整个过程也很流畅,体验很好。”
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还有诸多独特的优势。
一是支付路径短。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只存在付款方与收款方两个点,不需要经过任何第三方平台,整个支付过程最快只需数毫秒。二是可以双离线支付,付款方和收款方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交易,不用联网。三是可拉匿名。消费者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隐私会得到保护,第三方平台无法获取数据,我们也就不会受他们的营销侵扰。而且,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央行建立了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服务费。
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编自腾讯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DCEP与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资产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基础,缺乏必要的价值特性,无法保证价值稳定,我们应当谨慎地选择。
B.可追溯性使DCEP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数字钱包一旦被盗用,DCEP所提供的挂失功能可为失主挽回全部损失,确保了安全。
C.DCEP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其“双离线支付”的设计能满足收款方和付款方在没有联网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需求。
D.DCEP可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使用DCEP进行交易时,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货币支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央行2014年开始研究DCEP,近5年已取得近百项专利,2020年开展DCEP试点,在数字货币这场竞赛中取得了主动权。
B.货币系统具有颠覆世界格局的力量,中国率先占领数字货币的高点,是维护我国货币的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的必要策略。
C.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区别在于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只是法币的支付通道。
D.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央行不会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会向客户收取兑出和兑回DCEP的服务费。
(3)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的纸币相比有何异同?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组卷:13引用:9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幺姨的灿烂年华
贺捷生 我亲爱的幺姨,我骄傲的总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
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部队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
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寨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
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一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地上起不米。母亲四处逡巡一遍,看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
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
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
(有删节)文本二:
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
(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
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
C.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
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
(2)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
(2)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观察如图漫画,完成问题。
(1)请仔细观察漫画,描述漫画内容,60字以内。
(2)请结合这幅漫画特点,简要赏析这幅漫画,70字以内。组卷:10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饱受屈辱……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觉醒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开启了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奋斗历程。
1980年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艰难中探索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带领人民富起来而不懈奋斗的新篇章。
2020年代,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共同体……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坚守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奋斗不止,又开启了让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
进入2021年,站在第二个100年的新起点上,校团委拟举行“回眸百年,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可以回眸百年历程,抒写你的感受与思考;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反映时代发展;也可以展望未来,表达你对未来的憧憬与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6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