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江苏省高考生物预测试卷

发布:2024/10/28 17:30:3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科学家对于衰老起因的研究仍在摸索前行,《衰老生物学》中将衰老的定义修正为“衰老是由时间推移,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分子、细胞和机体结构与功能的随机改变,衰老增加死亡的可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7引用:4难度:0.8
  • 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或试剂,是保证实验获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3.0~9,10个数字可以有若干不同位数的组合;a~z,26个字母可以构成若干不同的单词;相似地,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单体也能构成许多不同的多聚体,模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7难度:0.8
  • 4.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7
  • 5.青蒿素主要用于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使疟原虫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导致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为了快速检测青蒿素,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青蒿素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7
  • 6.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品种甲、乙都能稳定遗传,如图是几种育种方法流程图,据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7.细胞自噬,通俗地说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在血清饥饿胁迫条件下,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onut两种形态: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而donut线粒体保持膜电势从而抵抗自噬,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o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其仍能抵抗自噬。胁迫条件解除后,donut线粒体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组卷:33引用:1难度:0.7
  • 8.海葵毒素(ATX)能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科学家利用枪乌贼神经元进行实验,探究海葵毒素对兴奋传递的影响,图1是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mV),图2是0.5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峰值(mV)结果,曲线Ⅰ是未加海葵毒素(对照),曲线Ⅱ、Ⅲ、Ⅳ分别是枪乌贼神经元浸润在海葵毒素中5min后、10min后、15min后的测量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5难度:0.7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 24.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酯类免疫抑制剂,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雷帕霉素对小鼠成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1)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该物质的能量来自
     
    这一代谢过程,发生场所为
     

    (2)PGC-1、YY1和mTOR是细胞中调节线粒体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雷帕霉素处理小鼠成肌细胞,检测转录因子PGC-1的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如图甲,结果显示:
     


    (3)免疫共沉淀技术是在体外进行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抗体A可与蛋白A特异性结合,因此使用抗体A可将蛋白A“沉淀”。如果蛋白B与蛋白A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那么抗体A在将蛋白A“沉淀”的同时,也会把蛋白B“沉淀”下来。
    ①研究人员欲研究这三种转录因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PGC-1、YY1、mTOR被YY1抗体“沉淀”的情况,结果如图乙。实验中研究人员检测各蛋白提取结果的目的是
     

    ②根据图乙结果,推测线粒体中雷帕霉素与被“沉淀”蛋白间存在互作模式。若要验证该互作模式,可继续选择
     
    (a:mTOR;b:PGC-1;c:无关)(填序号)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若互作模式成立,请在图丙中相应位置用“-”画出可“沉淀”出的条带。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雷帕霉素对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是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5.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
     
    ℃,原因是
     

    (2)用A与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
     
    (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得F1均为绿叶,F1自交得F2群体中绿叶、黄叶之比为3:1.由以上可以推测,自然黄叶突变体X的黄叶性状由
     
    基因控制,这一对叶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
     
    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和WY146),分别对F2的绿色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色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M为标准样品,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每图中10G个体中的基因型为
     
    种,其中
     
    (填写“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
     
    。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
     

    组卷:61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