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3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5 -
3.下面语段中,填入“(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组卷:36引用:2难度:0.8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________知识。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________经费近百万元。
③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________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组卷:41引用:4难度:0.9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3难度:0.7
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的眼睛——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战”。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Photoshop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作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后来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约发生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取清晰度的措施,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理解为人眼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化拆分为近2000个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得出结论说,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36万年。现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不光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1/3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了。23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不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只需要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
B.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当人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就是证明。
C.有的科学家认为,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单个感光细胞出现在生物体上。
D.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经保守计算,得出眼睛的进化理论上只用了36万年。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眼睛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
(3)你认为“人的眼睛堪称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是进化而来的还是神创造的?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8引用:1难度:0.4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
1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组卷:113引用:3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