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发布:2024/7/23 8:0:8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
-
1.农户用来孵小鸡的鸡蛋就是受精卵,鸡蛋受精发生在蛋壳形成前。下列关于鸡的胚胎发育方式及受精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5 -
2.丝瓜是夏季常见蔬菜,农户为来年能继续种植,常选择粗壮的丝瓜留在藤上,直至丝瓜变轻变黄,再采摘。来年将里面种子(如图)倒出播种即可。该繁殖方式属于( )
组卷:25引用:1难度:0.5 -
3.镇纸(如图)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在书写作画时,用镇纸压住纸张防止纸张移动。制作镇纸的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等。回答下面问题。
镇纸放置在纸上,对纸施加的压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组卷:125引用:2难度:0.5 -
4.镇纸(如图)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在书写作画时,用镇纸压住纸张防止纸张移动。制作镇纸的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等。回答下面问题。
放上镇纸后,写字作画时纸张不易水平移动。阻碍纸张移动的力是( )组卷:55引用:1难度:0.5 -
5.镇纸(如图)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在书写作画时,用镇纸压住纸张防止纸张移动。制作镇纸的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等。回答下面问题。
将镇纸放置在玻璃上,镇纸通过玻璃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6.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回答下面问题。
观测仪通过观察“表”在“圭”上的影长来确定节气。影子形成的原理是( )组卷:64引用:1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8分,第13题9分,第14题8分,第15题6分,第16题9分,第17题9分,第18题15分,共70分)
-
17.老年人“老花”后需佩戴老花镜进行矫正。随着老花进一步加剧,看不同距离时需佩戴不同度数的老花镜,使用并不方便。双光老花镜(如图甲)是利用一副眼镜上下部分镜片度数不同,同时解决看远处和看近处的问题。小明想比较镜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镜片度数大小,查阅了资料,并进行了模拟实验。
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均为凸透镜,凸透镜眼镜的度数越高,焦距越小。
水透镜可通过注水或者抽水改变焦距大小。
【模拟实验】
步骤1:调整蜡烛烛焰中心、水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
步骤2:将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80厘米处,光屏固定在90厘米处,移动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乙),记录此时物距,并测出此时水透镜焦距;
步骤3:保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到50厘米处,通过抽注水,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再测出此时水透镜焦距;
步骤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像距/厘米 物距/厘米 焦距/厘米 1 10 10 5 2 10 30 7.5 3 10 40 8
(2)测量透镜焦距有多种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
(3)结合实验数据,比较双光老花镜上下部分的度数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组卷:65引用:1难度:0.5 -
18.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液体密度计设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发布五个环节。
器材:量程为0~2.5牛的弹簧测力计、1个小桶、量筒、水等。
(1)【设计】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对液体密度计的设计原理达成了一致意见:将液体密度刻度标刻在弹簧测力计上,向小桶中加入等体积待测液体,从弹簧测力计上读数即可。但对于加入液体体积同学们有不同观点:
观点1:应加入50毫升待测液体
观点2:应加入100毫升待测液体
老师认为这两种添加方式各有优缺点。请你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利用该观点设计的液体密度计相较于另一种的优点是 。
(2)【制作】小明采用观点1设计密度计。他将弹簧测力计刻度值改为液体密度值,依次标定“0”“1”等刻度;单位由“N”改为“g/cm3”。
①标定“0”刻度:将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稳定后,将此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标为0。
②标定“1”刻度:。(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
③标定剩余的刻度。
(3)【调试】小明向小桶中加入50毫升已知密度的液体,将小桶挂在密度计上,示数如甲所示。则该液体密度为 克/厘米3。
(4)【改进】各组展示过程中,小明通过观察不同组作品,认为可设计双量程液体密度计。他先在小桶上标注100mL位置(如乙图),再将弹簧测力计的左侧刻度改为密度刻度。请计算采用观点2制作的密度计的最大密度值。(g取10牛/千克)
(5)【发布】为该液体密度计设计使用说明书。双量程液体密度计使用说明书
【量程选择】
具有大小两个量程,若待测量超过小量程或无法预估待测量时,则应使用大量程,以保护测量仪器;若待测量未超过小量程,则应使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确度。
【使用方法】
第1步:先将待测液体加到 毫升标记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第2步:若液体密度处于 范围,记录液体密度值;
若液体密度处于 范围,需 ,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记录液体密度值。组卷:15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