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昌江县首师大附属昌江矿区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 20: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青少年的触网年龄不断降低,他们能否健康、安全、文明上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青少年处于叛逆期,寻求猎奇、新鲜,为排解社交焦虑,他们积极地在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群体交往,容易形成小圈子的意见,情绪极端化,引发群体谩骂、煽动对立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滕乐说。沉迷虚拟社交,缺失现实社交,也让当下的青少年们,更容易被误导,不自知地陷入群体意见极端化。而很多家长对此无所适从。“疫情期间,孩子一直在上网课,花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变多了,但我不知道她在网上除了学习还干些什么。”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家长说。一些青少年毫无顾忌地在网上发出一些带着脏话的弹幕、评论、跟贴,很多人不禁问:这些青少年到底怎么了?
    “连哭都这么恶心!”“现实生活中肯定也是小三!”……热播剧《三十而已》中“林有有”角色的扮演者被观众骂哭:“一切来得太快,完全超乎我的预想。”诗人北岛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首自己的诗歌,没想到却引来了围攻,有的网友甚至用网络缩写对其进行辱骂。北岛在评论区回复:“这是讨论诗的平台,不应使用语言的暴力,我从此关闭自己的评论区。”
          青少年正陷入遭遇网络暴力和参与网络暴力的双重身份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数据显示,28.89%的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其中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居多。68.48%的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场景是社交软件:其次是网络社区,比例为55.3%;而在短视频和新闻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0.66%和30.16%。
    “新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渗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强,他们很难区分社交媒体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的界限,对于秩序、场景、规范的认识不清,易引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斌说。除了网络暴力,青少年还在遭遇其他网络安全风险。《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遭遇的网络违法侵害风险中,网络诈骗占比高达46.67%。
          新媒介赋权青少年自主学习、表达、交往的能力,但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相比,青少年对媒介及信息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整体来看,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亟待提升,就像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不能把交通事故的责任都归在驾驶者身上,还要依靠交规、交警等多方管理的合力。
    (摘编自《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媒介素养如何提升》)材料二: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备“亲密接触”的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低俗、庸俗、媚俗等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非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
          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
          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其能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根基。
          父母是第一影响人。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一样的屏幕和键盘,由于父母媒介素养的不同,让孩子走进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团体应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补充。
          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就指出,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
    (摘编自《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青少年的触网年龄不断降低,他们长期陷入群体意识极端化,缺失现实社交,容易出现暴力情绪,家长们对此也无所适从。
    B.材料一中北岛关闭自己的评论区这一事例,突出强调网络暴力给人带来的不利影响。
    C.部分青少年在陷入网络暴力的同时,也因认识和辨别能力不足被动参与了网络暴力。
    D.青少年在网上自主学习、表达、交往的同时,也应该做好自我防护,谨防上当受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只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即使是在暑假与电子设备紧密接触,也不会受网络“三俗”侵蚀。
    B.父母日常媒介的使用习惯,能让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偏向学习信息,从而给他们的上网活动以正向引导。
    C.青少年在上网时,要想不让网络“三俗”钻空子,有必要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
    D.材料二中以《觉醒年代》为例,意在强调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就应用合适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从正面用来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是
     

    A.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通过各媒体平台号召大家积极做好个人防护。
    B.某自媒体平台邀请网红明星代言产品,增加了流量和广告效应,吸引无数粉丝。
    C.某媒体制作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胸怀梦想,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视频并发布。
    D.某明星带领粉丝们一起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以劳动的形象展现于各网络平台。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结合材料,简述青少年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是母子二人: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的母子。
    C.“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感到羞愧,原因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没能及时给小男孩治疗眼睛。
    D.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含意丰富。母亲捞月亮,既指给孩子希望,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
    B.文章最后一段话含意深远,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打击或失利,都不能成为我们放逐与放纵的借口,因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C.文章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作者在塑造文中的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3)文中说“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我泪流满面的原因。
    (4)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性格。

    组卷:4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 ①
     
    ,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地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裹挟了他,亲昵地簇拥了他。他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清澈的水面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吸引着蜻蜓,常常来点水回眸。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端详桥下的流水,②
     
    。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③
     
    ,于是一种醺醺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间脑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写自己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古运河,为什么先用第三人称“他”来写,而不是直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感受?

    组卷:15引用:4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学会自律。
          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如,作为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在行为上,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智慧、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出类拔萃。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自律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