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卷(二)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安史乱前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这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士。这也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感情。他们或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是从太宗到玄宗这一时期,唐帝国由抵抗外来侵略逐步转为对外进行扩张的现实局势中产生的。在这类诗篇中诗人们塑造了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他们希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却并不无原则地歌颂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同时控诉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
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为诗仙,这就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事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的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那为富贵利禄所吸引的颇为庸俗的一面,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也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安史之乱是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动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大都死于乱后。在乱前,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优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已有预感。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使他们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摘编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材料二: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这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使得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然而我们如果以为诗歌是像照相机似的,在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时,乃是完全亦步亦趋,则也是不尽然的。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面貌,不免会稍迟于那个时代现实的发展。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李白出现在盛唐时代的高潮中,诗歌上主要的成就,在诗歌史上典型的形象,是他的“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追求理想乃是它的主要方面。李白的诗歌因此是盛唐气象的典型。
盛唐气象是一个时代的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普遍的基调。然而这并不妨碍盛唐个别诗篇不同于这个气象或基调,也不妨碍盛唐之后的诗篇中偶然出现这个气象。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判断诗歌能否体现“盛唐气象”的标准很大程度上不是诗人的生活追求或诗歌的题材内容而是创作中是否具有浪漫气息。
B.王维的描摹自然、歌颂隐逸的作品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自然美的享受,这些作品使他成为孟浩然等和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之间的桥梁。
C.李白并非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而是具有被现实牢笼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他区别于杜甫的独特性所在。
D.诗歌和照相机不同,在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时,它不可能亦步亦趋地和那个时代的现实同步,有时未免会稍迟于那个时代现实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是重在论述“盛唐气象”,但材料一侧重论述浪漫气息,材料二侧重论述时代性格。
B.唐帝国国土对外扩张的局势是材料一论述边塞诗人并不一味歌颂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的前提。
C.材料一主要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论述了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峰并峙。
D.材料二中对李白及其诗歌所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为了论述盛唐气象是盛唐诗歌的普遍基调。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诗句中最不可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A.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其三》)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内涵。组卷:7引用:5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饺子
陈振林 太守一直想吃上一顿饺子。
太守是北方人,北方人爱吃饺子。他来到南方,上任太守已经六年了。他常常想起饺子,也是想起他的家乡了。他做不了“鲈鱼堪脍”的张季鹰①,他只是想吃上一顿自己想要的饺子。
他家中的厨子是南方人,做不了饺子。他一直盼着家中能有个北方来的厨子。
这不,管家前日在集市里,就遇着一个找事儿做的厨子,一问,是北方人。管家喜出望外,连忙将新厨子迎回了家中。
太守忙完公务,回到府中,正坐在堂上喝着茶,见了新来的厨子,也有些激动。厨子是个四十上下的男子,着一袭长衫,装束整齐,头发包在他的青色小帽里,让人觉得清爽干净。
太守放下手中的茶杯,轻声问道:“先生贵姓?”
“免贵姓赵,老爷。”厨子小声回答。
“可做过饺子?”
“做过,老爷。”厨子照样细声。
太守拾了拾下巴的长须,点了点头。管家将赵厨带到了厨房。
第二日,太守到厨房看过赵厨,见到了他在厨房做事的样儿。赵厨正在切一盘子葱丝。只见他每取一段葱叶,先会细心地洗净,然后将葱叶从头到尾轻轻压一下,将葱叶压扁。接着,把压扁的葱叶平放在案板上,用刀尖慢慢划成细长的葱丝。那葱丝细长的样子,正如那绣花针样大小。一会儿,他又会采用另一种样式,将压扁的葱叶从头到尾卷起来,卷好压在案板上,然后和切土豆丝一样,把葱卷切成细细的丝。这葱丝,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葱泥了。最后,他将切好的葱丝泡在清水里,过一会儿,那细小的葱丝就会自然拉伸,显现出卷曲的样儿。
太守在心中赞叹不已。这葱丝,不用说合着其它食材做成饺子馅,就说只是用来配菜、调味那也算是极夺目的了。
太守爱吃葱,就问赵厨:“赵厨啊你说说,这葱吃了对人体有什么益处呢?”
赵厨仍旧只是忙着手中的活儿,说:“这葱,味辛,性平,无毒。若煮汤,可治风寒的寒热,消除中风后面部和眼睛浮肿。常常食用,可调五脏,眼清目明,肌肤润泽,精力充沛。若煨烂研碎,可慢敷外伤化脓。若加盐研成细末,敷在被毒蛇、毒虫咬伤部位或箭伤的部位,亦有除毒作用。另有散瘀血、止流血之妙用。”
一下子赵厨像背书一般,说出了葱的如许作用。太守其实是知道这些用处的,他没想到,这赵厨也知晓得如此详尽。
可是几日过去,太守仍然不见自己想吃的饺子。他叫来管家,问是否买来饺子馅的食材。
管家有些冤屈,说:“饺子食材,早早购得。”
“那这个赵厨他为什么还不做上一回饺子呢?”太守不解。
太守有些生气,发了脾气。管家就跑到厨房,找到赵厨,让赵厨做饺子。赵厨也不言语,当晚,就做成了饺子,端到了太守的面前。
太守净手,端坐,执箸,他将饺子缓缓放进了自己的嘴里。才吃了一半,他的眉头拧住了。这饺子的皮太厚,这猪肉饺馅是生一半熟一半。太守放下碗筷,让管家叫来了赵厨。
“赵厨,你真的是做过饺子的么?”太守的声音有些大。
“是的,老爷。”赵厨说,声音照样低低的。
“你知道饺子面皮怎么做的?”管家问。
“和面有讲究,可以在水中加点少量食盐,饺子皮不容易破,还更有味道。所和之面,若太硬则包饺封口之时捏不紧,若太软则包饺之时随时走形。擀饺子皮,不管是厚如铜币还是薄似纸张,定要擀得薄厚均匀,方能不破。”赵厨回答。
“那你知晓饺子馅怎么做么?”太守问。
赵厨的话就更多了:“这饺子馅就多着了,应该不下于三十六种,常见的有素菜馅、猪肉馅、牛肉馅、鱼肉馅、素三鲜馅、猪肉芹菜什锦馅,那珍贵一些的有鸡肉冬笋馅、鱼肉韭黄馅、香菜饺子馅、西瓜皮饺子馅、香茄鸡蛋馅、韭菜虾仁馅,还有海鲜馅。就说这最常见的猪肉馅,要将五花肉制成泥,放入少许的酱、酒、盐、香油,再加上切得细细的葱丝和姜泥。均匀搅拌,在搅拌时要往肉馅里加少许水,继续搅,搅至肉馅有弹性,再加水,再搅。这样做出来的馅才好吃。”
“可,你做出的猪肉馅饺子好吃么?”太守反问。
“老爷,在原先的府里我确实是做饺子的,可是,我们那时做饺子的厨子共分十八班,足有三百余人。我的这一班有五个人,我们五个人只是专门切葱丝的。”赵厨站直了身子,说。
太守恍然大悟,小声地问:“赵厨原先在哪家府上?”
“我在京城,太师府上。”赵厨回答。太守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想要的美味饺子是吃不成了。他也知道,京城的太师,姓蔡。
(选自《短篇小说》2020年10月,有删改)【注】①张季鹰: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铲鱼脍,遂弃官南归。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新厨子受到欢迎,主要因为他是北方人,应该会包饺子;而他清爽干净的装束,也给人以好感。
B.太守亲自到厨房看望赵厨,是出于对家乡饺子的热切期盼,而看他做事、与他交流后,对其厨艺越发赞赏。
C.赵厨熟知饺子皮、馅的做法,却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因而做不出美味饺子,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D.小说结尾处太守叹气,一方面是为吃不到美味饺子而失望,另一方面是对赵厨来自京城蔡太师府感到不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引张季鹰的典故,是为了反衬太守以饺子慰思乡之情的清苦,为下文招厨子做铺垫。
B.“赵厨像背书一般”,运用比喻,形象写出赵厨对葱作用的熟知,与下文形成对比。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赵厨的语言或简短或铺叙,从不同侧面体现其形象特征。
D.小说以饺子为线索,设置想饺子、吃饺子、说饺子等情节,旨在讽刺赵厨的纸上谈兵。
(3)请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太守净手,端坐,执箸,他将饺子缓缓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②赵厨站直了身子,说。
(4)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是如何让“意料之外”成为“情理之中”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21引用:3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林瀚,字亨大,闽人。父元美,永乐末进士,抚州知府。瀚举成化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充经筵讲官。稍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监事如故。典国学垂十年,银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师儒免佛居,由瀚始。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三年拜南京吏部尚书。以灾异率群僚陈十二事。御史王献臣自辽东逮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黄缘为中书舍人。瀚疏争,忤旨。乞罢,不许。已,奏请重根本:曰保固南京,曰佑启皇储,曰抚绥百姓,曰增进贤才。
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位,言官丘俊、石介等荐瀚。帝用侍郎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命未至,瀚引疾乞休,因陈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四事。优诏慰留。时灾异数见,瀚及南京诸臣条时政十二事。语涉近幸,多格不行。
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会刘健、谢迁罢政,瀚闻太息。言官戴铣等以留健、迁被征,瀚独账送,瑾闻益恨。明年二月假铁等狱词,谪瀚浙江参政。致仕。旋指为奸党。瑾诛,复官,致仕。予月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卒年八十六。赠太子太保,谥文安。
庭㭿,字利瞻。瀚次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职方郎中。吏部尚书张彩欲改为御史,固谢之,乃以为苏州知府。频岁大水,疏请停织造,罢繁征,割关课备振。再上,始报可。迁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以父老乞侍养。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B.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C.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D.瀚素刚方/与守备中官不合/他内臣进贡道其地者/瀚每裁抑之/遂交谮于刘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以后各朝代的历任新君即位,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下设司勋司、考功司等部门。
D.谥号,是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行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比如陶渊明谥靖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王献臣从辽东被逮捕下诏狱,儒士孙伯坚等通过攀附关系成为中书舍人。林瀚上疏争辩,违抗旨意。祈求罢职,不被允许。
B.正德元年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去职,谏官丘俊等人推荐林瀚担任。皇帝没有采纳,但还是下诏抚慰他,改派其到兵部任职。
C.林瀚在南京任职时,异常灾害多次出现,林瀚和诸大臣陈奏十二件时弊,涉及皇帝亲近宠幸的臣子,意见被搁置而没有实行。
D.林瀚的儿子林庭做官颇有政绩,因为父亲年老乞求回家奉养。林瀚的孙子林炫当时已担任礼部主事,也请假回去。可见林家良好的家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典国学垂十年,馔银岁以百数计,悉贮之官,以次营立署舍。
②予月岁隶如故事。寻命有司岁时存问。瀚为人谦厚,而自守介然。
(5)对刘健、谢迁以及戴铣等人的遭遇,林瀚有哪些反应?组卷:9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如图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组卷:23引用:5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习近平)
五四青年节前夕,学校团委将组织各班召开“说忧患”主题班会,请你联系上面三则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8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