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2016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19引用:3难度:0.9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组卷:2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7
二、阅读理解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②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③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组卷:2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赞美是付出的一份报酬,是生活的一种公平,是黑暗中的一根蜡烛,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是航船中的一块罗盘,为你指明方向。
要求:请以“赞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组卷:9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