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名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16 9: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
1.下列著名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组卷:20引用:1难度:0.8 -
2.图示“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的是( )
组卷:366引用:6难度:0.8 -
3.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54引用:5难度:0.6 -
5.钨丝灯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钨丝(W)的温度可达3000℃以上,导致钨升华而使灯丝变细。加入固态碘(I2)可延缓灯丝变细,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98引用:5难度:0.5 -
6.主持测定铟、铱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新值的我国科学家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
19.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探究一: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存放时间(小时) 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3.0 ....... ....... 94.66% 88.05% 6.0 ....... 96.66% 89.67% 74.69% 12.0 ....... 93.32% 82.62% ....... 20.0 94.75% ....... ....... ....... 20.0 92.99% ....... ....... .......
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探究二: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消毒剂都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84消毒液的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C.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H2O2溶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组卷:22引用:1难度:0.4 -
20.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通常条件下,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2)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性质相似,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量筒的容积远大于VmL)中液体体积为amL。已知在该步实验中,空气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3)关闭弹簧夹K1、K2,再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图中曲线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
(评价反思)
(5)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同学们想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组成对比的结论是组卷:3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