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4课 荷塘月色》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掀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看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地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地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介绍了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艰难历程。
    D.最近一段时间天天阳光明媚——今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拿不出什么来比拟你,我也比拟不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组卷:6引用:5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清晨,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去欣赏那万顷荷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风停了,①___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如片片翠玉,似层层绿浪。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百盈千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微风吹来,这些少女就翩翩起舞。有的荷花半开着,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荷花刚刚露出了尖尖的角,花蕾上沾满了露珠,悠然欲滴,像是她细密的汗珠,晶莹在那粉嫩的圆脸上,甜蜜蜜闪烁着幸福的滋味。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太阳升起来了,湖面波光粼粼,金光万点,②____,湖面层层涟漪,波澜不惊,人立舟头,衣衫飘动,顿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压抑在心里的烦恼和忧愁,都随风飘去。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贵品质,更喜欢她廉洁不腐败的气节。
    (1)对文中所用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排比、借代
    B.借代、引用、夸张
    C.比喻、拟人、排比
    D.拟人、夸张、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喜欢带有清香和颜色的荷花,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和高贵品质,更喜欢她的气节。”从语义上来看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57引用:5难度:0.9

一、阅读。

  • 5.作者在散文中描写景物,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朱自清借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请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青山的文字,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80个字左右)

    组卷:1引用:2难度:0.7

二、阅读。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温州水恋
    褚水敖
          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这些山水,我遨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
          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这江水之请,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足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的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可是百丈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总体结构奇异而迷人。统称百丈,却分为三截,即一漈、二漈、三漈。有趣的是,这三漈,每一漈都有自己的风姿特色。就飞瀑之水的喷溅来说,形成的水花各不相同,如有阳光照耀,水花的形状、色彩各有自身的特色。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从一漈水流的喷薄而出,到二漈、三漈水流的继续喷薄,不由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理,已把百丈漈一带的山水草木即“万物”的来由,说明得非常透彻,而且还可以推向广远。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
          把梅雨潭的水称之为静水,是因为这潭里的水很静很静。这里有三个瀑布,数梅雨潭这个瀑布潭在山岩里位置最低。越过山涧,跨过峭岩,欣悦地瞥见安宁异常的一个小小水潭,披着嫩绿色的睡衣,安睡在这里。这个梅雨潭实在是太宁静了,观赏她时,必须屏息静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把正在酣睡的她吵醒。我惊异过秋夜里西子湖的三潭印月,那优美柔和令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的清静;也感受过黄山后山的壑谷里,那一汪浅水的幽静;还在青年时代不断领略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一片醉人怡静……但是,那些曾经使多少世人为之迷恋的静,在梅雨潭无与伦比的静之前,却显逊色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深情地把很美的词句奉献给了梅雨潭。先生最为欣赏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标新立异地把梅雨潭的绿称之为“女儿绿”。这自然非常美好。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要模仿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笔致,不妨把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
          至于洞头的东海之水,那是另一番气象。前面提到的三处水,偏于柔美。而洞头的海水,乃属于壮美。那三处是温润清和,这海水是汪洋恣肆。从望海楼向整个东海眺望,茫茫无际,浩浩荡荡。极目远处,水天相接,恍若幻境。在这气象万千的地方,不知展示过多少壮阔的风云画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人间历史。又不知唤起过多少诗人的诗兴,激发过多少诗人高远的想象,涌出过多少美丽的诗篇啊!
          洞头的海水更吸引我的,还不是她的豪放风格,而是她的另一种特殊气质:她竟然把这里的一百多个岛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啊,比洞头的东海更广大的洞头的天空,笼罩着洞头东海;而洞头的东海,则深情地环绕着、可护着一个个海岛。还有,这里岛屿的名称很有诗意:霓屿岛、元角岛、三盘岛、洞头岛、半屏岛……既非常豪迈又非常深情的海水,日日夜夜守卫着这一个个岛屿。因为海水连着海水,也就海岛连着海岛。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
          默默地回想种类繁茂的温州之水,我油然做出这样的判断:这里的水,激发摇荡的是我的情感,引起启示的是我的思想。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描写楠溪江时,主要是抓住“清”这一特点来写,这其实与“我”内心的清净相吻合。
    B.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目的是讲清百丈漈所蕴含的哲理,这也是“我”对百丈漈瀑布“层次感”特点的独到理解。
    C.文章在描写梅雨潭时,也介绍了三潭印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水的特点,但在“我”看来都逊色于梅雨潭的水,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D.文章模仿朱自清的笔致,将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这种写法恰到好处,既是对名家的致敬,也准确概括了梅雨潭的水的特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总写了温州山水的特点继而写“我”特别钟情于水,可见温州之水留给“我”的印象之深,也吸引了读者对温州之水的兴趣。
    B.文章第三段用“首先”“其次”“再次”“还有一处”既表明了行文线索,也传达出了“我”对不同景致的美的不同的认可程度。
    C.文章在描写温州之水时,采用了总分的结构,首先举其大端概述要点,然后具体描写温州各种形态的水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D.“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海水与岛屿组成的美景图,使画面具有了浓浓的人情美。
    (3)文章描写了梅雨潭的水与洞头的东海之水的各自特点,请分析其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组卷:26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