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启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从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窥探古人的生活,体悟古人的感受:从“①
     
    ,不亦乐乎”中感受古人交友时的愉悦心情;在“②
     
    ,君子好逑”中看到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在“③
     
    ,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看到宴席的丰盛;从“④
     
    ,衣冠简朴古风存”中领略古时民俗活动的场面;从“乡书何处达?⑤
     
    。”中感受古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角声满天秋色里,⑥
     
    ”中感受古时战场的惨烈;从“雾凇流砀,⑦
     
    ,⑧
     
    ”中感受古人夜游所见的奇特雪景;从“⑨
     
    ,⑩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感受专注内心修为的乐趣。

    组卷:18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当前,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人类内部的关系远未达到   甲____(A.亲密无间 B.亲如手足)的程度,有的国家怀着狭隘  ①(A.ài  B.yì)的利己主义,在逆全球化思维影响下,不时操弄“退群”“毁约”,严重影响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共建。在此形势下,中国在国内,丙____。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 gēng  ②(A.庚 B.赓)续天下大同的传统文化基因,凝聚最大共识,维护共同利益,乙____(A.切实B.确实)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全球气候充满智慧与力量的中国方案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文字。(只填序号)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①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②加速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转型升级
    ③发扬天人合一思想
    ④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70分)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潼关古城被久远的高云簇拥着,不言古城之高而其高度自见。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表现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句写黄河在原野奔流“犹嫌”拘束,表现其澎湃与壮阔的气势。
    D.末句写诗人翻越秦岭进入潼关后被险峻的山势震撼,内心极不平静。
    (2)康有为曾赞扬谭嗣同:“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你认为本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气猛志锐”,为什么?

    组卷:28引用:4难度:0.6

三、名著阅读。(6分)

  • 8.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
    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
    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水浒传》)
    句中的“胖大和尚”
    是:①
     
    关注情节 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
    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行者道:
    “怎的不中用?”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行者道:“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西游记》)
    ②行者孙悟空吹嘘自己
    变的葫芦有什么本领?
    关注主题 学校举办以“转折与机遇”为主题的名著阅
    读分享会,要求从名著中寻找相关事件或情节撰
    写发言稿。
    示例: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收服,得到
    护送唐僧取经,修成正果的机会。——《西游记》
    请参照示例,从《简•爱)《红星照耀中国》《朝花夕拾》三部名著中任意选取一个事件或情节作为发言稿的素材:
     

    组卷:38引用:2难度:0.1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这是一个渐进、艰难的过程,用“坎理论”来描绘,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这好比爬山越岭,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然后又要面对另一个高度,过更高的坎。
          经济社会的发展,何止一座山一道坎,恰如宋人杨万里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勇过道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用于“奋斗青春激扬人生”校园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组卷:14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