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10/6 4:0:1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
1.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春水清澈,游鱼嬉戏……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下列成语中提到生物的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5 -
2.在信阳南湾湖风景区,有一座生态“鸟岛”是人们观鸟赏景的好去处。鸟类爱好者用摄像机记录下黄鹂、画眉、绿头鸭、斑嘴鸭、北红尾鸲等鸟类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3.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4.盐地碱蓬被称为“能吃盐的植物”,它能降低土壤盐分,使盐碱地改良为正常农田,该实例说明( )
组卷:157引用:6难度:0.8 -
5.每年冬季都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到鄱阳湖过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
组卷:133引用:6难度:0.5 -
6.以下关于校园“一米菜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7.在草原上,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组卷:5引用:3难度:0.5 -
8.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组卷:64引用:324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横线上填文字,“【】”内填字母或序号)
-
24.河北省的塞罕坝在古代是个皇家猎场,那里水草丰茂、奇珍异兽数不胜数。但是后来大量的森林被开垦,特别是日本侵略我国时期,大肆采伐塞罕坝的树木,还放火烧山。在此期间,一片无际的林海就变成了荒漠。建国后,林场建设者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直面塞罕坝的艰苦条件播种绿色,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创下绿色奇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林场早期由于人们的破坏,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
(2)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是一个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的松鼠、岩鹰等所有动物是
(3)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是塞罕坝林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4)在林场中时常会爆发虫害,如果喷洒农药防治害虫,农药会在组卷:5引用:2难度:0.5 -
25.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区的骆驼刺根系发达,能感知周围土壤环境,并做出相应反应,为研究影响骆驼刺根系生长的因素;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研究者选择即将萌发的骆驼刺种子,播种在大小相同的透明玻璃箱内,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三组骆驼刺的培养温度、光照、浇水量等条件应
(2)研究者利用A组和B组探究空间和
(3)通过A、C两组结果比较可知,竞争植物的存在能
(4)骆驼刺的生活环境大多缺水,骆驼刺的根系特别发达,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来看,体现了生物能组卷:22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