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师范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如图所示,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3.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1425.02.51.5103.36.016.0
    1474.01.251.0114.07.51.0
    101402.510.3525-47

    组卷:11引用:5难度:0.9
  • 4.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组卷:12引用:5难度:0.8
  • 5.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ac=bc,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  )

    组卷:15引用:5难度:0.7
  • 6.如图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7.与神经调节相比,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8.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9.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组卷:40引用:33难度:0.6
  • 10.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11.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63引用:60难度:0.9
  • 12.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27难度:0.7
  • 1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组卷:1引用:3难度:0.7
  • 1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6引用:59难度:0.9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4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写出一个即可)。
    (2)据图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NAA与生长素相比,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
     
    的优点。
    (4)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2所示,其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填序号)。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
     
    的结果。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44.如图是某一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及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丙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
     
    。如果大量捕杀丙,则甲的数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
     

    (2)图2能量金字塔中的①和②营养级,分别与图1甲、乙、丙、丁四种群中的
     
    对应。
    (3)图3中,碳在B,C之间是以
     
    形式进行流动的,而碳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则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的。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的种群密度。发现甲生物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实际种群密度与调查所得的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5)若图3中的生产者有100 kJ能量,按能量流动最大传递效率计算,C代表的生物可获得
     
    能量。(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
    (6)图3作为碳循环的图解并不完整,请在图3上用带箭头的虚线补充。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