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dǎo méi chè dǐ yòu zhì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荒凉的戈壁滩上,探险家艰难地向前nuó yí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0分)
-
3.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5.“膂(lǚ)”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的意思相关?(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四、阅读与欣赏(39分)
-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某地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图2老师,我跑不动了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ㅤㅤ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ㅤㅤ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长跑、跳绳、打篮 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其作用具体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
B.材料三中引用《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中的内容,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C.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改为“张倩副主任”,表达的意思不变,而且更简洁些。
D.“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其作用是用“60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时间(或运动量)。
(2)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的一项是
A.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不论是超重还是肥胖人数都比女生多。
B.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能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C.资料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
D.我们要增强运动要做到不仅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
(3)下列对文中“肥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B.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
C.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D.每天要坚持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4)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材料三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组卷:24引用:1难度:0.4
五、交流与表达(35分)
-
16.ㅤㅤ在生活中,有一些“声音”时时与我们相伴,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安慰……你印象最深的“声音”是什么?你想起了哪些往事?给了你什么感受?请你围绕自己最难忘的“声音”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真实的情感。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