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试卷(7月份)
发布:2024/11/24 7:30:2
一、积累运用
-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也许杭州西湖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给了苏轼灵感,写出名诗名句;也许正是这些kuài zhì rén kǒu的佳作,使这( )的潋滟水光,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西湖区分开来,而wén míng xiá ěr。于是,大师笔下的杭州西湖,便成为游客( )的去处。山水以文人名,文人以山水存。谁来到西湖,能使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媚mèi 传chuán B.媚mèi 传chuán C.媚mèi 传zhuàn D.媚mèi 传zhuàn A.侩炙人口 闻名遐迩 B.脍炙人口 闻名瑕尔 C.侩炙人口 闻名瑕尔 D.脍炙人口 闻名遐迩 A.一波万顷 心向往之 B.波澜壮阔 心旷神怡 C.一波万顷 心旷神怡 D.波澜壮阔 心向往之
A.谁来到西湖,不能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B.谁来到西湖,不能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C.谁来到西湖,能不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
D.谁来到西湖,能不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巨匠肃然起敬呢?组卷:3引用:3难度:0.7 -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人在古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 , , , 。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从辨识的老地图,把古镇装扮成一个展览馆。古镇把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全画在墙上,是江南的水墨,是乡愁的油彩,是飘落的画笺。
(1)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
②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
③你的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
④落在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上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2)对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拟人 排比 B.反复 比喻 C.对偶 借代 D.夸张 对偶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指学校。
B.古时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明朝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书愤》为世人传诵。
D.祥林嫂是鲁迅的代表作品《祝福》里的主人公。组卷:6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这也正是需要持续用力的地方。这些年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日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这类文化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⑥值得高兴的是,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2日)(1)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的片段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B.“文化遗产”在时间长河中铭刻有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
C.“文化遗产”中的文明底蕴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
D.“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有距离就是因为二者完全不能融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以三处文化瑰宝为例阐述文化遗产的价值,论证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B.第④段反面论证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必要性。
C.第⑤段正面论证对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是使之亲民有趣,成为人们的日常所需。
D.全文围绕“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的主题展开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走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景象。
B.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增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C.“非遗购物节”和非遗“触网”能让更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D.人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了解和体验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组卷:8引用:2难度:0.8
四、语言文字应用
-
9.如图是烹制清蒸鱼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含标点符号)。
组卷:3引用:2难度:0.7
五、作文(4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谁才是榜样?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耄耋之年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是榜样;黄文秀遵从党的召唤,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攻坚的大地上,她是榜样;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坚持每天接送医务人员,成为“城市摆渡人”,他是榜样……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谱写了一样的华章。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样无处不在,无言却自放光芒,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关于“榜样”,你想说些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组卷:11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