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5/1/5 7:0:2

一、古诗文。

  • 1.古诗文默写。
    (1)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知困,
     
    。(《礼记•虽有嘉肴》)
    (4)老师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孔夫人家传ㅤㅤ①夫人孔氏,名祥淑。六岁随兄从袁石斋先生学。课毕坐而听讲,人咸异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诸兄学诗,夫人亦诗;诸兄学文,夫人亦文。先生曰:“尔读书不过记名姓耳,不似尔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读书耶?”曰:“亦须晓义理。”夫人曰:“晓义理何分儿女耶?”先生抚几而起曰;“七岁女子能发此论,奇哉!”
    ㅤㅤ②庚午,夫人二十四岁,是年三月来嫔于我。暇犹手不释卷,偶感复尔吟咏,我从事鞅掌,愧弗能和。夫人曰;“尘俗纷沓中,惟此可渝灵府耳。”
    (节选自《韵香阁诗草》)【注释】①嫔:嫁。②鞅掌:事务纷扰繁忙。③渝灵府:浸润心田。
    (1)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
    “家君”是
     
    称,通常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下车
     

    ②犹手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祥淑)每堂课都坐着听讲,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B.(孔祥淑)坐着听完每堂课,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C.(孔祥淑)坐着听完每堂课,人们都对此感到惊异。
    D.(孔祥淑)每堂课都坐着听讲,人们都对此感到惊异。
    (5)甲文中的陈太丘之友因元方的一番话而产生由“怒”到“
     
    ”的心理变化;乙文中的先生因孔祥淑认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由“未之奇”到发出
     
    ”的赞叹。从两位长者的言行变化中可以看出陈元方和孔祥淑都是
     
    的孩童。
    (6)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陈太丘之友是一个无礼无信无知之人。
    B.从乙文中可见,读书是孔祥淑的爱好和精神寄托。
    C.甲乙两文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谋篇布局的。
    D.甲乙两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组卷:49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

  •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天气怎么了ㅤㅤ①2021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年初,美国得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雪,气温骤降20℃,导致14州电网故障并造成多人死亡;罕见高温肆虐希腊,其中伯罗奔尼撒半岛大火燃烧三天三夜,奥林匹亚遗址受到威胁。在我国,受持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的共同作用,北方降水异常,而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大部分地区则热气腾腾,上海遭遇“史上最长夏天”,为2021年的“极端”增加了一个注脚。
    ㅤㅤ②全球天气怎么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开关”是否已被打开?气候专家认为答案似乎是可以肯定的。
    ㅤㅤ③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大多有复杂的天气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也有着类似蝴蝶效应般的关联。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指出:任何极端天气气候的发生是许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变化可能正是共同打开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开关”的遥控手。一方面,全球极端天气气候都是在一个大的气候背景下发生的,受到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年的气候背景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来看,人类活动已对气候系统产生明显影响,整个气候背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两者相互作用,有时出现单一、局地的极端天气,有时则是一连串、有传播效应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比如2021年7月,欧洲部分地区洪水肆虐;加拿大、美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本遭遇史上最早超强梅雨,这些都是集中发生在北纬40度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ㅤㅤ④人类活动正在影响气候变化,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也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每一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向人类敲响警钟。目前。应对的举措包括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早期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尤其是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同时要不断完善气候系统风险综合评估体系,提高对气候变化机理和规律的认识。
    ㅤㅤ⑤极端天气的预测极具挑战性,因为它的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有权威气象学家将极端天气和一般致灾性天气比作朱鹦和麻雀。同样是从零基础开始研究两者的习性。在城市的绿地里就能观测到足够多的麻雀样本,也能采集到充足的数据。但要研究朱鹦,先要深入崎岖险峻之地寻觅朱鹦,然后更要花费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跟踪、记录、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人员探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ㅤㅤ⑥在2021年联合国相关会议上,中国气象学家认为:应将气候风险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特别是对于人口密度高的特大、大型城市而言,构建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机制和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已形成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有关部门也建立了法规、预案、阙值、插件、响应“五位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闭环体系。
    ㅤㅤ⑦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不是未来的挑战,而是眼前的威胁。在这种大背景下,人类要主动作为,保护自然与人类发展相向而行,共建美丽地球之路任重而道远。
    【注释】①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②厄尔尼诺、拉尼娜:是指部分海水水域海温异常现象。
    (1)第③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2)全文围绕“极端天气气候”这个说明对象,分三个部分进行说明:①
     
    、②
     
    、③
     
    最后,文章强调人类要主动作为,维护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用疑问句式,表明人类对极端天气频发的无奈与忧虑,同时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①段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各地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C.第⑥段表明上海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构建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文末强调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背道而驰,极端天气必将毁灭地球。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组卷:41引用:1难度:0.5

三、综合运用。

  • 9.      请从红军将士或作者斯诺中任选一位,谈谈你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汲取的“前行动力”。(80字左右)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

  • 10.ㅤㅤ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ㅤㅤ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组卷:1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