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说法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7
  • 2.如图是低倍镜下的一个视野,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且放大观察区域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移动装片
    ⑥向右移动装片

    组卷:3引用:3难度:0.8
  • 3.下列对“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组卷:43引用:19难度:0.9
  • 4.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5.拟南芥的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模式植物。该植物的根中有一种共生细菌S,该细菌能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8引用:3难度:0.7
  • 6.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64引用:43难度:0.7
  • 7.被称为“史上最致命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是RNA病毒,曾数十次在非洲爆发,其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3难度:0.8
  • 8.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10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四道大题,共60分)

  • 23.图1是某真核生物部分细胞结构模型,图2为人体细胞内部分蛋白的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细胞是
     
    (“动物”或“植物”)细胞,理由是
     

    (2)采用某方法破坏了图 1 中细胞核的结构,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中物质运输、合成等 出现异常,这现象说明了
     

    (3)图 2 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形成经过
     
    的加工;溶酶体蛋白合成的场 所是
     
    。各种生物膜成分相似,但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4)图 2 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特点是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4.如表是用于番茄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 1.0g KNO3 1.2g
    MgSO4 0.25g FeCl3 0.005g
    KH2PO4 0.20g H2O 1000mL
    (1)不能用红色番茄果实检测还原糖的原因是
     

    (2)在该培养液配方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该培养液配方中含有大量的水,水在细胞的存在形式是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
     
    形式存在。
    (3)植物体所需的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些可重复利用,有些不能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缺乏时,老叶先表现出缺乏症(叶片变黄),不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缺乏时,幼叶先表现出缺乏症(叶片变黄)。请设计实验探究Mg是否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馏水、含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和
     
    ,分别装入培养瓶中,并编号A、B。
    第二步:将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栽培在上述两种培养液中。
    第三步:将两组植物放在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玉米幼苗
     
    ,并做好记录。预测结果及结论:
     
    ,则说明Mg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则说明Mg不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组卷:18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