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北京十三中分校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2020年1月南极的气温首次突破了20℃,皑皑白雪中出现了大片腥红色。原因是南极雪藻(单细胞藻类)解除休眠而大量繁殖造成的。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7
  •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组卷:36引用:3难度:0.5
  • 4.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接近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量筒中。一天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编号
    初始(mL ) 100 100 100
    1天后(mL ) 60 94 99.5

    组卷:35引用:1难度:0.4
  • 5.同学们利用银边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4难度:0.5
  • 6.马铃薯块茎贮存不当会降低其食用价值。研究者要研发一套监控系统,以实时控制马铃薯贮藏条件。该系统需监控的环境条件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61引用:13难度:0.5
  • 7.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组卷:5引用:33难度:0.5
  • 8.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681引用:34难度:0.3
  • 9.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中,滴加碘液不会变成蓝色的一组实验是(  )

    组卷:112引用:20难度:0.5
  • 10.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具有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48引用:4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5分)

  • 31.纹翅蝇因翅上有条纹而得名,它的主要天敌是跳蛛。跳蛛足上也有相似的条纹,而且跳蛛可以挥舞带条纹的足驱赶入侵自己领域的同种跳蛛。奇特的是,当纹翅蝇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时,也能吓退跳蛛。

    (1)为研究纹翅蝇吓退跳蛛与翅的高频振动及翅上条纹是否有关,研究者选择纹翅蝇、家蝇及跳蛛进行实验。家蝇的翅既无条纹又不能高频振动,且大小、形态与纹翅蝇相似。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①实验前为提高跳蛛的捕食积极性,应对跳蛛进行
     
    处理。
    ②比较
     
    两组发现5分钟内跳珠撤退次数无显著差异,说明将纹翅蝇原来的翅切下再重接(自翅重接)以后,仍具有吓退跳蛛的能力,这可排除重接对翅振动带来的影响。
    ③B组与C组比较,可说明翅
     
    只有高频振动不能吓退跳蛛。
    ④为研究仅翅带条纹是否能吓退跳蛛,实验中D组“?”的处理应为家蝇重接
     
    (填“纹翅蝇翅”或“家蝇翅”)。
    ⑤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2)研究者认为,纹翅蝇吓退跳蛛的过程是一种拟态。在跳蛛多的环境中,纹翅蝇具有上述特征的变异类型属于
     
    (选填“有利”或“不利)变异。这种类型的纹翅蝇在生存斗争中,更容易吓退跳蛛生存下来,并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子代。经过许多代以后,纹翅蝇多具有上述特征。可见,纹翅蝇的拟态是
     
    的结果。

    组卷:38引用:1难度:0.3
  • 32.每年从6月初至6月底我国由南向北小麦依次成熟,并进入采收季节。北京郊野上空回响着“割麦割谷”的叫声,这声音源自四声杜鹃又名布谷鸟,催促着人们抓紧收获。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卵,并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卵,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那么,杜鹃为什么要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鸟把卵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比如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卵。
    (1)杜鹃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四声杜鹃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方地区,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四声杜鹃以松毛虫为食物,也吃蝗虫,蝗虫是小麦田中主要害虫,写出一条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小麦在不同地区成熟时间不同,这一现象说明影响小麦成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4)小麦采收后要及时晾晒,降低麦粒的含水量,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将小麦储存在
     
    环境中。

    组卷:20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