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 醉翁亭记》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9/22 4:0:8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12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30引用:2难度:0.7

二、基础知识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自
     

    (2)醉翁之不在酒
     

    (3)之心而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
     

    (5)云归而岩穴
     

    (6)野发而幽香
     

    (7)杂然而前
     

    (8)宴之乐
     

    (9)筹交错
     

    (10)树林阴
     

    组卷:124引用:2难度:0.8

五、文言文阅读

  • 8.文言文阅读。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有删改)(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灵隐寺为
     

    ②寺西南
     

    ③地搜
     

    ④可足于床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4)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

    组卷:28引用:2难度:0.6
  • 9.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亭之址•有讲究)
    (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寓 山 之 胜 不 能 以 寓 山 收 盖 缘 身 在 山 中 也。
    (2)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①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
     

    ②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亭之景•有情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亭之名•有因由)
    (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探究成果)
    (5)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
     
    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组卷:6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