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4 10:30:2

一、实用类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
          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弛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
          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
    (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      材料二
    《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
          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
          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
          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
          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
          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
          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
          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
          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
          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
    (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
    B.节日安排的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
    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
    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井然成序的乐章。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
     

    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
    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
    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
    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
     

    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
    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
    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的应景人。
    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
    (4)材料二的“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
    (5)材料二引用了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 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
     
    (姓名)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
     
    (姓名)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
     
    ,一个现实的
     

    (6)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世纪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
    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
    D.晴雯:风流灵巧,又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故姿容俏丽,仍“寿夭多因诽谤生”。

    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2.智者之举事必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①旷:荒废,耽误。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者之举事必 因:凭借
    B.晋文公欲诸侯 合:迎合
    C.天子之难 勤:为……尽力
    D.齐之东鄙人有常苦者 致:表达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能乎 信者效
    B.若而犹不全也 又在六国下矣
    C.此咎犯谋也 割膏腴
    D.公子小白无母,国人怜之 赂秦力亏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
    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
    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
    (4)本篇文章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第二段以
     
    为例,突出“不旷人事”
     
    。第三段以
     
    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
     

    组卷:2引用:1难度:0.6

七、大作文:请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在答题纸上填涂相应的题号。(40分)

  • 7.生活中,人们崇拜的偶像不尽相同,对于“选择谁做偶像”“怎样追偶像”的问题也常有自己的见解。处于青春期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呢?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8.作文。
          鞠躬,从古至今始终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意味的鞠躬。谢幕领奖时,它意味着感谢和自信;道歉认错时,它意味着个人的悔恨和勇气、集体的重新定位;葬礼上,它意味着尊重和肯定、眷恋与自豪;庆典中,它意味着敬畏与认可……
          请以“鞠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可写实,可想象。不少于7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