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苏州园林》2017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11/5 18:0:2

一、双基积累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组卷:255引用:1难度:0.9

三、标题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廷  鲤鱼  重峦叠障  俯仰生姿。

    组卷:104引用:1难度:0.9

三、美文品析

  • 6.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承德避暑山庄    ①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的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它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始建于康熙42年,建成于乾隆55年,历时89年。山庄以朴素山野气息为格调,取自然原景本色,吸收江南水秀风光,而建成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独特园林。这座园林又因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园。
          ②避暑山庄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殿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按封建礼制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庄时,重大的典礼都要在此举行。四知书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时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寝主要有烟波致爽殿和云山胜地楼。烟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寝宫,因康熙誉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而得名,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其正中设宝座;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后有暗道;东暖阁是皇帝与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云山胜地楼是帝后观赏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设楼梯而以假山为磴道。出正宫门便是万壑松风殿,这是清帝批阅奏章及读书处。正宫东侧为松鹤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仿。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殿场所,不幸于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③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宫殿区以北为湖泊区。湖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湖区的中部有三岛,西为环碧,北有如意洲,东有月色江声,皆以堤桥相连。环碧岛清静幽雅,原为王子读书处。岛北采菱渡是宫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筑比较集中,其中延熏馆是正宫建立前皇帝处理朝政之处。水芳碧秀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后祝寿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莲岛,上有烟雨楼。沿长湖北行可到清时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文津阁。
          ④从文津阁东行便到平原区。区内“万林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沿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⑤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山峦峻峭,属燕山余脉风云岭山系。峰冈崖坡之上,与山水林泉巧于因借,宜亭斯亭、宜轩斯轩、宜庙斯庙,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阴凉。另有磬锤峰、蛤蟆石等奇景。康熙帝曾经夸耀此地说:“天然风景胜西湖。”
          ⑥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⑦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摘自《旅游纵横》2012年第10期,有删改)(1)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体设计原则是什么?
    (2)本文展开说明时主要采用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3)文中哪句话具体说明了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建造是“取自然原景本色”?
    (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康、乾时期在山区修建了40余处楼、亭、庙、舍,均有游览御路和羊肠步道相通。
    ②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

    组卷:156引用:1难度:0.1

四、写作练笔

  • 7.【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上,第2段中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80字左右)

    组卷:16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