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全盟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阅读文辞的时候,我们不喜欢看到错字或者别字,因为错字、别字对准确地理解语义构成了障碍。需要反思的是,在欣赏书法的时候,一个不准确、不规范的字可以是美的吗?文字的正误与美丑是否有关?
康德对自由美和依附美的区分,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作。自由美只是以纯粹的形式打动人,而依附美则可称作某某物的美,如一个人的美、一匹马的美、一座建筑的美,涉及人、马、建筑本身的完善性。我们面对书法作品欣赏“永”字之美、“和”字之美的时候,其实已经将字本身的合理性考虑进去了。
既然书法的美依附于字的概念因而属于依附美的范畴,那么假如书法家把某个字写错了,多了笔画或者少了笔画,那么这个字的美感在我们的心中便会受到损伤。一个错误而美观的字,总不如正确而美观的字让人愉悦。
错字一眼就能辨别出来,那么别字呢?书法家把“柴门闻犬吠”中的“犬”写成了“大”,假如仅仅看字形,并不会发现任何问题,然而如果阅读文辞,就会发现“大”原来是一个别字,这个别字对于书法欣赏会留下一处遗憾。书法的观赏和文辞的阅读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我们只需要看清楚它们的区别,却没有理由斩断它们的关联。
纯粹美和依附美的区分,一方面在于某种形式的美是否依存于某一概念,一方面也在于欣赏用什么样的眼光去打量,商代的甲骨文归纳起来有数千个单字,而能够识别的只有一部分,另一部分很难考定它们的音、义。面对这部分无法识别的字,今天的我们只能用纯粹美的眼光去打量了。还有很多时候,读者对于文字本身的规范性其实是视而不见的,面对祝枝山、徐渭、傅山等人的草书,我们往往会被他们的笔法、结字和布局所吸引,而懒得去推敲字形是否规范,这时其实是在以纯粹美的眼光打量书法作品。而一旦有耐心去细细地品读,就往往会因从中发现不规范的字形而感到遗憾,这时我们是在以依附美的眼光打量书法作品的。
书家的作品中有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而这无损于他们成为杰出的书家。这一方面和错误的程度有关,一方面也和错误发生在哪一个方面有关。假如祝允明、徐渭在字形方面毫无错误,而书写技巧平庸,那决然无法在书法史上留名。亚里士多德曾将艺术中的错误分为两种,一是艺术本身的错误,二是偶然的过失,即其他技巧的错误。他说:“衡量政治和诗的优劣,标准不一样;衡量其他技艺和诗的优劣,情况也一样,与诗艺本身有关的错误分两类,一类属诗艺本身的错误,另一类则是出于偶然,倘若诗人意欲模仿什么,结果却因功力不足而模仿得不像,此乃艺术本身的错误。但是,倘若出于不正确的选择--描写马的两条右腿间时举步--错误就在于其他种技艺,比如医术或其他任何一种技艺,而不在于诗艺本身。”很明显,在艺术的评判中,艺术功力不足比起错误地刻画对象要更加严重。
书法家在文字规范性方面可能发生错误,不同的错误有不同的严童性;面对同样的错误,不同的读者指的程度也可能各不相同,只要书法在写“字”,就要准备承担者对文字规范、书写技巧的双重审视。
(摘编自邓宝剑《文字的正误与美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文辞时,错字、别字对我们有影响;而欣赏书法时,错字、别字对我们无影响。
B.具体事物有依附美,也有纯粹美,而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感受到的美却只有后者。
C.书法中的错字与别字给欣赏者带来的审美效果不相同,前者有损伤,后者无损伤。
D.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有时会只考虑书法技巧而忽视文字规范,这种情况还很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摆明论点,再具体分析,最后加以总结。
B.文章主要扣住错字、别字对书法作品审美效果的影响来进行论证,很有针对性。
C.文章通过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论证了艺术功力不足造成的错误更加严重的观点。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德所认为的自由美和依附美都可以打动人,前者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后者则体现于事物本身的完善性和合理性。
B.书协主席苏士澍“越”字少写了一撇引发关注,很多网友都认为这样写是错的,因为他们考虑的是文字规范性。
C.虽然祝允明、徐渭等人的书法作品文字不规范现象多,但是其艺术技巧高超,所以这些人才能在书法史上留名。
D.艺术中的错误严重程度不同,而不同读者对同种错误的指责程度可能也不一样,书法家对读者的审视要有思想准备。组卷:10引用:5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云招聘,是指通过网络在线的云计算应用开展企业招聘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招聘工作,不管是高校招聘会,还是企业的社会招聘,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线上云招聘的形式。
截至2020年3月18日,我国已上线414场空中双选会,其中包含海外专场21场。此外,已成功举办147场空中双选会,72979家企业参与发布职位数超过27万个,有超过61万学生投递了约225万份简历。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与往年不同的是,“网络招聘会”“云就业信息发布”目前正逐渐成为不少大企业招聘的重要方式,也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获取和投递简历的主渠道,大家都很喜欢线上招聘这种新形式。
(摘编自《云招聘火了,效果怎么样》)材料二:
“云招聘”,打破了传统“面对面”招聘的模式,节约了招聘成本。从就业部门了解到,传统“摆摊”式的招聘会,有超过50%的成本用于场地费、物料费等。尤其是线下校园招聘,受场地和接待能力的限制,想进场的院校和企业,需要经过遴选才能入场,这无形中绑住了中小企业招才引智的手脚,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而“云招聘”节约了成本,可以给更多中小企业曝光和寻才的机会,求职者也少了多地跑路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但多地就业管理服务部门“云招聘”仍然停留在“网上简历来往”,而非视频“面对面”的层面,需要升级服务,让企业和求职者注册后即可有自己的“面试房间”,甚至还可提供同声传译服务。当前,有不少企业和求职者,对于视频面试时的题本、节奏、表情、状态还没有形成经验,而这些恰恰是“云招聘”“软环境”背后的“硬功夫”。
除此之外,一些网络招聘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招聘信息不完善、不真实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网络招聘平台良莠不齐,甚至存在“伪招聘”网站,让部分劳动者陷入求职陷阱,面临“钱职两空”的困境。
同时,网络招聘获得快速发展时,其“碎片化”“多样化”问题也将更加突出,企业用人需求各有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尤其是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强的规模企业,短时间内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用工需求,需要“云招聘”提升网络招聘效果,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渠道,真正解决招聘效率问题。
(摘编自谷昊《“云招聘”背后还要有“硬功夫”》)
材料三:
针对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人社部前不久发布《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期规范网络招聘服务行业发展,为求职者保驾护航。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连接着千千万万劳动者,只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将“伪招聘”网站拒之门外,才能保证劳动者的求职安全。
当前,部分网络招聘服务机构仅将自身定位为信息发布平台,不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因而,有关机构有义务对招聘信息进行核查,以保证招聘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云招聘”,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维护网络招聘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云招聘”的大部分行为都发生在网上,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熟练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能力,以提升网络招聘服务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当然,在“云招聘”成为常态的当下,求职者也应擦亮眼睛,从正规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获取招聘信息,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岗位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打造有序可靠规范的“云招聘”,才能助力求职者找到称心的工作。
(摘编自李心萍《规范“云招聘”,求职更安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招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招聘机构在招聘人员时都选择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
B.云招聘和传统的“面对面”招聘方式不同,其好处也十分明显,对招聘机构和被招聘人员来说,都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C.云招聘通过线上进行,招聘机构线上发布信息,求职者线上递交简历,而有些信息可能虚假,需要我们仔细辨别。
D.云招聘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招聘,尤其是对那些季节性、流动性强、人员需求量大的规模企业来说,此方式更无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太都通过“网络招聘会”“云就业信息发布”来进行求职,这也是以后许多大企业招聘的重要方式。
B.线下校园招聘会受场地与接待能力的制约,拒绝中小企业入场,“云招聘”的出现可以让所有想进场的中小企业加入其中。
C.面对风起云涌的云招聘,有很多的招聘企业和求职者都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更缺乏应对视频面试时出现问题的经验。
D.我国对云招聘十分重视,不但组织空中双选会,而且人社部还颁布相关条例,从而规范云招聘中服务行业,促进其发展。
(3)面对“云招聘”的出现,如何更好地保证其有序健康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8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精飘香
聂鑫森 壁上的挂钟,当当当敲了九下。
这大山里的初秋,寒气很重,似乎可以听见瓦瓴上飘落白毛霜的声音。堂屋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干燥的老柴蔸上跳跃着一束一束的火苗子,很好看。电灯高高地悬着,兴奋得光芒四射。火塘边坐着三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
六十岁的丁大山,粗眉大眼,长条白头巾在头上扎成一个轮箍,脸被火烤得黑里透红。妻子刘秀英坐在他的对面,虽年纪和他相仿,但鬓角却白了不少。和丁大山并排坐的,是林顺中,他既是驻村的扶贫干部,也是房客,三十七八岁,瘦瘦高高,脸色疲惫,隔一阵就会咳嗽几声。
丁大山说:“这钟声多好听。小林,这表还是你送的哩。”
林顺中说:“大山哥,这一年多来,县里扶贫办派我们来,第一是通路,第二是通电,第三是把各家危房修整得牢固舒适。这几件事都是各级政府调拨资金,组织各方面力量来助力办成的,为的是让这一片贫困地区早日翻身致富。我把表挂在你家,是时刻提醒自己:扶贫要有紧迫感。”
“小林,可真是苦了你们啊,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我家原先只有亩把零星的山田,种土豆,栽苞谷,维持个温饱而已。你嫂子常年有病,离不开汤药。膝下又无一儿半女,我就靠着采些草药卖点儿现钱,日子过得艰难。如今,有了各种专业小队,我去了果木队栽黄桃、种柰李,你嫂子喂的由畜牧公司免费发放的两头母猪,生了猪崽出售,卖了钱还归自己,生活富裕起来了,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林顺中一边摆手,一边又咳嗽起来。
刘秀英说:“小林,这一段日子你累得狠了。当时你选择住到我家,虽饭菜不好,但你也不嫌弃,还硬要按规定交伙食费。”
“哪里哪里。你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明白很多事理,谢谢。丁大哥,我想问一声,半个月前的一天,你天不亮就出门去大山深处,说是去挖黄精,直到傍晚才回来,黄精把个背篓堆得冒尖。我见你额头和手背上都有伤口,就问是怎么回事,你说是不小心跌了一跤……”
丁大山打断他的话,说:“小林,你当时接过背篓,放下后又拉我去你房里,硬要给我消炎、搽红药水。想不到你都备着这些药;真是个有心人。”
“我是想问,你怎么不把黄精送到药材收购站去,而是留在家里?是不是将来可以卖个大价钱?”
丁大山呵呵地笑着说:“以后我再告诉你,黄精是好东西哩。医书上说,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根茎肉质肥太,夏季开出白色的花,如下垂的小银钟;根茎可作药,性平,味甘甜,功效是补气润肺,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消渴等症。”
这些日子,林顺中目睹刘秀英把黄精根茎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放上盛水的大铁锅,在锅上搁好蒸笼,在蒸笼里把黄精根茎一层一层码好,盖上笼盖,蒸得满屋飘香。然后将蒸熟了的根茎,放在太阳下晒,夜间也不必收进屋里。晒干了,再反复蒸晒七次之后,根茎就变成大人拇指一般粗细。林顺中猜想:这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中药炮制方法,比生卖值钱些。
丁大山对妻子挥挥手,说:“婆婆子,快端上你精制的黄精,让小林尝个新鲜!”
刘秀英说:“好咧——”
不一会儿,刘秀英把一碟淡黄色、半透明的黄精端上来,放到林顺中身边的小桌子上:“小林,你尝尝这零食,看味道好不好?”
“还未入口,就香得馋人了,你们也都尝尝。二位劳神费力,我是坐享其成,惭愧。”
丁大山夫妇催促林顺中快些吃,他们却不动手。
“你们就看着我吃?”
“我们吃得多了,不太想吃了。”
林顺中拈起一根,先放在鼻尖嗅了又嗅,咬了一小口儿,慢慢地嚼,然后拍着大腿,说:“好吃!城里没这东西卖,独一份!”
两位老人开心地笑了。
刘秀英说:“这是专为你准备的零食,每晚一碟,吃了睡个安稳觉。”
“这怎么行?我成细伢子了,天天吃零食。”
丁大山说:“不仅是零食,而且是治病的药。小林啊,你瘦弱,又加上劳累过度,肺虚,脾胃也虚,还硬扛着不肯去城里看病。每晚隔墙听见你咳嗽,我们就心疼。吃这个东西,会有疗效。”
林顺中的眼圈湿了,哽咽着说:“我不能白吃,我得付费。”
丁大山双眉一竖,大声说:“墙上的这座机械钟,多少钱?我们也要付费!”
林顺中一愣,忙说:“大山哥,你别生气……”
“一家人,不能说见外的话。”
火塘火旺旺的,不时地响起火星清脆的爆裂声。
“大山哥,这黄精可以大面积栽种吗?”
“当然可以。”
“这黄精根茎还可以磨成粉,和面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糕点吗?”
“我想是可以的,可我们没做过。”
“假如黄精有了很可观的产量,做成儿童糕点,又健脾胃又好吃,应该会很有市场。”
“小林,你又有什么想法了?”
林顺中神秘地点点头,说:“暂时保密。我觉得黄精的香气越来越浓了!”
丁大山、刘秀英的鼻翼下意识地翕动起来。
“果然是这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大山的家位于大山深处,小说对其家里外的环境做了描绘,屋外寒冷,屋里温暖,林顺中与丁大山一家正惬意交谈。
B.文中多次提到林顺中咳嗽,这是运用了伏笔写作手法,后面则用丁大山进山挖黄精并炮制好给林顺中治病与之呼应。
C.本文选材很有特色,既有对扶贫工作者帮助百姓脱贫的详细描写,又有两者之间的日常交往,具有时代感与生活气息。
D.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推进,人物不多但个性鲜明,其精神风貌在人物对话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2)“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请结合画横线部分内容说说其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3)小说以“黄精飘香”为题,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3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用一段话简要概括2021春运的主要特点,不超过60个字。
无须“近身”接触的智能无人安检机、智能红外线“测温门”、低密度“分散式”候乘车环境……在2021年春运旅途中,伴随各类“无接触”设备的普及与使用,科技对传统春运的改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愈发突出。从进门候车到出站返家,“无接触”等科技成果的不断应用,不仅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也为疫情防控创造了可靠条件。此外,客流预测、精准筛选、信息发布、平安返乡……大数据应用的逐步细化,也正从各个方面与春运实现无缝对接,朝着人们期待的节奏发展和改变着。组卷:2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月,电视剧《山海情》在各电视台热播,剧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青年人马得福被麻副县长请吃饭,麻副县长就是想要马得福替代凌教授去开会,然后对上级隐瞒村民的真实情况。马得福感觉很为难,那一晚,他喝得很醉,回家路上路过了白老师家,见到白老师,向白老师诉说,问白老师,独木桥和高速公路哪个好呢。白老师听明白之后,对他说:“独木桥有独木桥的好,它危险,但是让人警惕;那高速路是平坦的,但是容易让人麻痹,就容易出事故,而且高速路速度快,一出事就是大事嘛。”
人生路上,我们也会遇到“独木桥”与“高速路”,白老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给剧中的青年人马得福写一封信,阐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4难度:0.7